第九章 溯源 (第1/2页)
‘福特’号航母‘放烟花’时,消息传回后,如同飓风般席卷了网络和现实世界。
线上线下一片沸腾,那股夹杂着震惊、快意和难以置信的狂欢气氛,甚至盖过了当年“911”事件带来的冲击。
无数人乐呵呵的奔走相告,在虚拟和现实的空间里共同呐喊着——“米帝,你他娘的也有今天?!”
自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着米国的去工业化的恶果,绘声绘色地描绘着昔日海上霸主的造船业如何崩溃。
新舰建造如同蜗牛爬行,简单维修成了老大难,产业工人青黄不接,管理体系混乱不堪等等话题。
各种分析文章、短视频、段子层出不穷,要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起初,上上下下或多或少受到这种舆论氛围的影响,不少***也接受“老米制造业空心化”的论断。
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大量基础劳动力的产业领域,其衰落的迹象不言而喻。所以,其航母因为装修而被火烧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类似的事不是第一回了。
然而……当萧金浪借助卫星传回经过加密信息后,***们才讶然得知——那艘排水量高达十万吨的超级航母,竟然是被一泡尿给“击沉”的!
啥?
怎么可能?
‘福特’号死的也太冤了吧?
周青峰假扮‘哈登’要去刺杀敌方上将,这事就已经够叫人心惊胆战了。现在你说他刺杀失败,但顺J把航母击沉?
这是什么J?外星科技的吗?
如此缘由太过匪夷所思,离奇得像天方夜谭。而被老萧传回的信息可不仅仅这么点。
——
‘东大’,***。
***内,巨大的投影屏幕上正播放着一段米国‘房地产’总统召集内阁高层举行的闭门会议录像。
画面中,前任“效率部”部长正对米国国家贸易委员会的主任毫不留情地输出着尖刻的嘲讽,“哈佛来的蠢货,经济白痴!”
面对总统和一众幕僚,那位主任毫不示弱地反击,怒斥那位“效率部”部长是“东大”安插在米国高层的间谍,被赤色意识形态腐蚀的红心商人!
两人的争吵如同两头愤怒的公牛,互不相让,言辞激烈得要点燃空气。
其他内阁成员面色僵硬,如同雕塑般紧绷着脸颊,只有眼角的余光小心翼翼地瞥向会议桌最上方那位脸色阴沉、一言不发的总统阁下。
“还有其他内容吗?”投影幕布前,***头也不回地向身边人问道,“换点别的看看,这场闹剧实在没什么新意。我们已经知道敌人内部不合了。”
投影画面随之切换,换成米国国务卿与来访的欧盟贸易特使之间进行的唇枪舌战,双方就贸易和市场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摇了摇头,乐道:“虽然我们对此早有预料,内部也进行了无数次的分析和讨论,但亲眼看到米欧之间如此激烈的争吵,像看笑话似的。
小周真是胆大包天,这种内部录像都发回来。
观察对手内部决策层的争吵和分歧,远比我们隔靴搔痒般的猜测和研究要直接得多。还有其他更有价值的内容吗?”
工作人员接下来打开十几个不同视频、文档、图片,投影画面随之如同走马灯般变幻,呈现出各种各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绝密信息。
比如,米国“卫生部”内部会议确认,虽然宣布疫情结束,但超额死亡的趋势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在逐步攀升。
好处是大量年老体弱者死亡,释放了不少照顾他们的年轻劳动力,且联邦养老金支付大幅减少,极大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又比如,米军在全球各大军事基地的人员编制、装备保障、弹药储备、后勤供应等核心数据的详细报告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还有米国情报机构密窃听其他国家,包括其亲密盟友国家元首私密通话的录音记录。
那些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私密对话,就像街头叫卖的地摊货物,暴露在“东大”的***们面前。
一名工作人员汇报道:“这次获取的情报信息量极其庞大,单是视频资料就超过了一万小时。
我们正组织人手进行多方位的交叉验证,并与其他间接渠道获取的情报进行细致的比对。基本可以认定都是真实的。”
“挖到金矿了。”***低语道。“小周几乎将米国的底牌掀了个底朝天,证明对手的决策充满了随机性。
以后对米谈判,我们甚至要憋着点,故意踩几个坑,不能让对方意识到自己底裤被扒光。”
***又问,“目前,米国有哪些情况是我们了解不多,却又至关重要的?”
工作人员迅速在脑海中搜索着相关信息,神色凝重地回答道:“应该是‘X项目’的研究。
我们对这个病毒改造计划的具体执行人、具体地点,以及后续的研究方向仍然一无所知。
偏偏这个绝密项目已经给全世界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且后续的危害还在放大。”
怎么办?——
‘福特’号航母火灾爆炸事件过去半个月,米国媒体已经开始冷处理。
周青峰伪装的‘哈登’依旧没有公开露面,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回到了他在“效率部”位于艾森豪威尔大厦内的办公室。
考虑到处决海军上将可能引发的剧烈反应,他做好了迎接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的准备。
部下的背叛、盟友的倒戈、执法机构精心布置的陷阱,甚至是冰冷的手铐和逮捕令。
然而,‘哈登’的回归却波澜不起,无人问津。
原因简单而令人唏嘘:华盛顿特区的官僚系统正经历一场无声无息的职员缺勤。
‘X病毒’的贝塔变种就像一种慢性毒药,无情地折磨着那些缺乏防护的人群。
一旦某个公务员病倒,哪怕只是轻症,他的同事们也会像躲避瘟疫般迅速逃离,办公室空出一片。
医护人员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的离去进一步加剧了医疗系统的崩溃,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更大规模的人员流失。
“效率部”原本就人手不多,在经历这番缺勤潮后,办公室里更是空荡荡的,偶尔出现的几个人也显得疲惫而茫然。
不少职员干脆选择了辞职,随后彻底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