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遭老罪了(二合一章节) (第1/2页)
次日,早上七点整。
与一行穿越者还有好些国军的将领们,站在大东乡乡公所楼顶的胡彪,深深看了一眼在下方以团为单位,整齐排列的大大小小好些方阵。
根据他收到的最新汇报,眼前的众多方阵全部加起来,一共有一万九千五百三十人。
他们是大东乡这边的所有打援助部队,在扣除了伤亡人员,留下打扫战场的辎重部队,还有炮兵部队之后。
今天将会随着他们一起返回南宁城,参与最后一战的所有力量。
其他的人留下,估计大家还能容易理解,可胡彪他们为什么不带上炮兵部队?
还不是因为在昨天的战斗中,炮兵部队已经将最后的一发炮弹都打了出去;如今就算跟着他们返回南宁城,一时半会也得不到弹药补充,只能成为一些摆设。
所以与其返程的时候,带着这些拖累行军速度的部队,还不如大军轻装前进。
炮兵部队自己在后面,自行缓缓地返回就好,反正也不用担心安全。
而在胡彪细细的打量中,能够清楚地发现仅仅只有一个晚上的休整时间,并不能让刚刚经过一场大战的弟兄们,在体力上彻底缓过来。
不过没有关系,在刚刚得到了一场辉煌胜利后。
他们精神和士气却是高昂无比,每一个眼中都有着旺盛的求战之心,这一点比起任何都要重要,也给胡彪最大的一个底气。
心中有数之后,胡彪再也没有迟疑。
扯着嗓子,大吼出了一句:“出发!回南宁城,继续杀鬼子,直到桂南没有一个活着的鬼子。”
在这样的一个命令下,苏北独立团的1365人在仓管的带领下,排列着整齐的行军队形率先出发。
这一千三百多人,就是当前苏北独立团除了伤员之外,全部剩余的部队了。
对比起一周多前从昆仑关出发的时候,足足少了两千人。
没办法!在前后两次围点打援的战斗中,他们跟着胡团座和他的伙伴们,参与的永远是最激烈战斗,永远冲在了最前面。
为战斗的胜利,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所以让他们先走,一是充当这大军的前锋,二也是其他各部队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一下心中的敬意。
仓管一马当先走在了最前面,走出了二三十步后,忽然感觉喉咙莫名有些发痒。
总想要吼上几嗓子,发泄一下心中一股说不出的炙热情绪;他在张嘴后,就扯着嗓子大喊了起来: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唱~”
随着仓管一个‘唱’字出口,苏北独立团的这一千三百多弟兄们,都大声唱起了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
嘹亮的歌声中,他们原本就笔挺的腰杆子,更挺得如同一把锋利的刺刀一样。
确实!连续的苦战让他们伤亡惨重。
但那也如同大熔炉一样,将他们狠狠地冶炼了一次,剩下的每一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了精锐和彪悍的气质。
而胡彪、安妮、莫水焱、黑星、AT、打手、守卫、小翠等几个穿越者。
在这些弟兄们从身前走过的时候,则是用着无可挑剔的军姿,‘啪’的一下对着他们敬礼了起来。
对着这些在本次穿越中,一直都是无条件相信他们。
追随他们,跟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敬礼,献上了心中巨大的敬意。
看到了这样一幕后,这些弟兄们嘴里的歌声愈发响亮;并且是同样举手回礼,从自家的团座和长官们身前走过。
再次奔赴下一个战场,去参与桂南会战的最后一战、
毫无疑问!以上的这样一幕,对于其他在场的其他中央军和桂军,心中造成了巨大的一个震撼。
以至于许多年之后,其中的很多军官们和士兵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对着身边人说起:
那一日在大东乡的乡公所上,胡团座和他的伙伴们不过是一群中校和少校,却被一众中将和少将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围绕其中。
可是所有人看在眼中,都觉得这一切没有任何问题。
而他们每一个人,当时都无比羡慕着那些嘴里高唱着战歌,向胡团座他们敬礼的苏北独立团战士们……
14日,下午的4点35分。
经过两天以正常速度的行军之后,胡彪等人率领的先锋部队,抵达了南宁城西南方向一个叫作石柱岭的地方。
此地离着国军在南宁城外,建立的那一个桂南会战前线指挥部,有着最少十里远了。
可是行军到了这里之后,胡彪他们却是惊讶地发现,已经有着好些人早早等候在这里。
白健生、陈修辞、李济生、张发奎等四位大佬,一脸笑意地站在了最前面,身后则是国军和中央军的好些高级军官,
更远一点,则是有着好些豪绅和乡亲,怕不是有着数千人之多。
眼见着他们出现之后,李济生对着后面的乡亲们示意了一下后。
顿时,人群后方的乐队中,锣鼓、唢呐等各种乐器吹起了喜庆的曲子,龙和狮子也开始欢快地舞动起来。
同时,白长官等人带着好些有些身份的人物,也快步向着胡彪走来。
在他们身后跟着的随从手里,要么是端着一个土碗,要么是搂着一些酒坛子,又是胡彪耳熟能详的敬酒环节。
好在那些碗不大,一碗也就能装二三两的样子,看起来不是那么吓人。
好家伙!以上的这一个场面若是放在古代,这就是大将统领大军得胜归来,朝中重臣出城十里迎接的节奏有没有?
然而在见状之下,胡彪和安妮等穿越者。
特别是资深一些的穿越者,他们在本能地对视了一眼之后,眼神中却没有什么感动之色,却只有说不出的无奈和讽刺。
无他,胡彪他们已经穿越了这么多次。
早就不是什么都不懂,当初在淞沪战场上时,长官面前什么话都敢说,闹出好些破事的小白了。
他们对于这些来自国府,又或者是地方派系的大佬,也有着一些相当清晰的了解。
知道这些人的性格非常复杂,心态也会随着局势不同的变化,而发生一些新变化。
具体一些,那就是之前的时间里,他们要么在光头校长的巨大压力,又或者是夺回老巢的诱惑下,当然还有保家卫国的情怀。
他们愿意放下一切小心思,给他们提供全力支持,一致去打鬼子。
等到两次围点打援成功,收复南宁城再也没有什么悬念后。
这个时候他们心里保家卫国的情怀,自然多少还有一些;却不妨碍他们因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心思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开始谋划着大战结束之后的利益分配,又或者是地盘的问题,各自有了一些小心思。
事实上也是如此,别看此刻一群人带着热切的笑脸,向着胡彪他们迎接了上去,可是心中却是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比如说,白健生、白长官。
他在接到了大东乡的大捷电报,经历了最初的一阵狂喜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此战之后,如何将胡彪和苏北独立团礼送出境的事情了。
不仅是桂省这个地方,不能让胡彪这货继续待下去。
就连相邻的阳江、开平、茂名等粤西地区,都不能让胡彪这货待着不走。
毕竟胡彪此人出了名的打仗猛,但是拉人、拉队伍、建设地盘的速度更猛。
他可不想在一两年之后,自己的老巢被人占据了老大一块区域,并且经营的犹如铁桶一般。
陈修辞、陈长官,这个光头校长派遣过来,算是在桂南战场的督战官和代言人。
则是在心中默默想着,根据自己的消息渠道,光头校长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胡彪和他的伙伴收归麾下。
一方面,胡彪和他的伙伴们,实在是太能打了一些。
本次仅仅是带着一些溃兵,使用了五花八门的杂牌武器,稍加训练一番后就打出了如此战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