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李秋水和王语嫣...... (第2/2页)
“表小姐,出了什么事?”
邓百川四人冲到王语嫣居住的房屋门口,便要破门而入。
阿朱和阿碧连忙将四人拦下:“邓大哥,你们不能进去。”
“表小姐在里面洗澡呢,没有穿衣服。”
邓百川四人不得不停下脚步,紧张说道:“我们不进去,你们二人赶快进去,看看表小姐怎么了?”
“对,看看到底是谁闯了进去?”
阿朱和阿碧也不耽搁,立刻转身推门冲了进去,随手又把房门给关上。
紧接着,她们二人也发出两声轻呼。
“你是谁?为何闯进表小姐的房间?”
“你是什么人?不要乱来!”
外面等待的邓百川四人急得差点破门而入,连忙高声喝问道:“阿朱、阿碧、表小姐怎么了?闯进去之人到底是谁?”
阿朱、阿碧的声音传了出来。
“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闯了进来!”
“表小姐没事,只是她被困在浴桶里面,没法起身。”
邓百川四人在外面干着急:
“阿朱、阿碧,你们护着表小姐穿好衣服,然后我们再进去.”
“千万不要让那个人伤到表小姐”
就在这时,一道充满严厉气势的女子声音在屋中响起。
“男人不准进来,否则,打断你们的双腿”
“还有你们两个小女娃,不要再乱喊乱叫,聒噪!”
随后,那道女子的声音变得温柔下来:“你叫什么名字?你娘可是李青萝?”
屋子里面。
浴桶中的王语嫣,见到那白衣女子神色严厉的训斥着阿朱和阿碧,强大威严的气势顿时让两女乖乖闭上了嘴巴。
随后听到她声音转柔,询问自己的话,不由一愣。
虽然不明白现在是怎样一种状况?不知道面前的白衣女子是敌是友?!
王语嫣斟酌片刻,还是怯怯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叫王语嫣,我娘的确是李青萝,不知您是谁?”
李秋水呵呵一笑,声音更显柔和:“我啊,我叫李秋水,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啊”王语嫣再次惊呼出声:“你,你是我外婆李秋水?”
她这段时间不是在江湖中奔波,便是前往大鱼山庄拜访自己的外公无崖子。
关于自己外婆的事情,亦知道了不少。
因此,她对李秋水这个名字的记忆,十分深刻。
如今陡然听到面前的白衣女子竟然说自己便是李秋水,一时间,她的心情跌宕起伏,满脸都是难以置信之色。
李秋水目光慈祥,轻声说道:“原来你娘还曾在你的面前提过我的名字呀”
“看来,她还没有完全忘记我这个娘亲.”
“好了,你先擦干净身子,把衣服穿上,咱们再好好说话”
护卫在浴桶左右的阿珠和阿碧,听着两人的对话,也是傻了眼,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面前此人的话。
她们一边小心防备着,一边迅速帮助王语嫣擦干净身子,将衣服穿上。
待到忙完这一切,见那白衣女子始终没有出手,一颗心方才放了下来。
屋中的对话,外面的邓百川四人也听得清清楚楚,不由面面相觑,心情同阿朱、阿碧一样,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只能继续守在门外,提振精神,随时准备冲进去,将表小姐救出来。
屋中。
四人在桌旁分别落座。
穿好衣服的王语嫣,神色惊疑不定的看着对面的李秋水,咬了咬嘴唇,开口问道:“你你真的是我外婆?”
李秋水没有说话,径自抬起手来,将自己的面纱轻轻摘下。
王语嫣、阿朱、阿碧三女又是一声惊呼,惹得门外的邓百川四人再次变得无比紧张,连连出声询问里面的情况。
阿朱出声安抚住邓百川四人,然后偷偷看向对面那张与自家表小姐极为相似、但脸颊两旁却多了两个井字形丑陋伤疤的面孔,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伤疤!”王语嫣曾听天山童姥说起“在自己外婆脸上留疤”的事情,如今见到这张几乎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面孔,以及脸上的伤疤,再加上心中的那种血脉相连的悸动,立刻确认了对方的身份,不由欢喜叫道:“你果真是我外婆”
李秋水将面纱重新遮住自己的面孔,温和的笑着说道:“是啊,我就是你的外婆!”
这两句话便如一个开关,顿时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融洽起来。
片刻后。
阿朱和阿碧出了房门,将里面发生的事情告知邓百川四人。
六人面面相觑半晌,怀着复杂的心情,回转各自房间,不过并没有完全放下的警惕。
王语嫣的房间里面,烛火亮了整整一宿。
第二日早上出门的时候,王语嫣将与她一般打扮、一般脸上蒙着白纱的外婆,介绍给了邓百川几人。
邓百川几人连忙躬身行礼。
李秋水冷淡的点了点头。
随后,几人相跟着出了姑苏城,来到湖边,坐上了渡船,向芦苇深处划去。
站在渡船上的李秋水,心情波动的厉害,这一切皆因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她即将见到多年未见的女儿李青萝,心情难免有些激动。
但让她心情真正跌宕起伏的,还是从自己外孙女王语嫣口中得来的一个消息。
“.没想到,大鱼山庄的隐秘,竟然是无崖子师兄”
“可恶!师姐她竟然想要将这个消息封锁,不愿告之于我.”
“我可是和无崖子师兄有过夫妻之实,还有一个女儿,如今更是有了外孙女.关系可比她跟无涯子师兄亲密许多.”
“如若不是我现在伤势还未痊愈,定然要再上大鱼山庄,去见无崖子师兄”
想到这里,她突然又变得有些黯然神伤:“只是,无崖子师兄既然在那大鱼山庄里面.”
“我和师姐在外面打得天翻地覆,怎么不见他出来见我?不见他出来劝我们住手?”
“师兄他难道已经把我给忘了?”
李秋水心情复杂难明。
渡船在轻微的水波荡漾声中,轻巧的穿过芦苇荡,来到了曼陀山庄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