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挥师入关,日月战旗围敦煌 (第1/2页)
玉门关只是一座很小的城隘,属于汉代长城的一部分。
常驻人口不过几百人,而且因为常年没有爆发过战争,玉门关的军事职能已经严重退化。
城墙坍塌,士兵缺乏训练,兵力严重不足。
种种原因之下,回鹘步兵仅仅是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玉门关的草包守将便惊恐的投降。
李骁见此情景,轻轻的摇头,本以为会是一场苦战呢,结果~
就这?
眼见城门在守军惊恐的神情中缓缓打开,李骁沉声喝道:“阿尔库斯将军!”
“末将在!”
“让你的人,率领五百士兵为先锋。”
“入城后,不可烧杀抢掠,否则军法严惩。”
“遵命!”阿尔库斯重重喝道。
说的好听点是先锋,实际上就是趟雷去了。
万一是个陷阱,回鹘士兵必然遭殃。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回鹘士兵是后娘养的呢?
来这里,干的就是这活。
于是,五百名回鹘士兵第一批入城,很快控制了城墙等关键位置,确定了没问题之后,李骁大手一挥。
“入关!”
白甲军士兵骑着战马,浩浩荡荡的冲进了关内。
很快,城头之上竖起了一面金色的日月战旗。
在炽热的阳光下,战旗随风烈烈作响,让城中百姓心惊胆战。
李骁骑着高大的战马,在白甲军的护卫下走进了关内。
入眼所见,一片荒凉,到处都是土黄色的。
城墙是黄土垒起的,凌乱而破旧的房屋也是由黄土堆砌起来的,就连百姓们的身上也都覆盖着满满的黄土。
他们皮肤干裂,面色黢黑,穿着脏乱的羊皮,乱糟糟的头发像鸡窝一样。
全部拥挤在一起,惊恐的目光看向这些高大的白甲士兵。
对此,李骁心中早有准备,倒也没有大失所望。
在城中扫视了一圈之后,便是大声喝道:“玉门关守将何在?”
“在,在呢~”
一个党项人慌忙的走了过来,身穿羊皮袄,脚踏鹿皮靴,比起其他人要干净、精神一些。
对着李骁躬身谄笑道:“小人野突多闻,拜见将军。”
“玉门关内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汉人?”
听到这话,守将立马傻了眼,结结巴巴,说不出个准数。
他本来就是来混日子的,捞够了钱就走,怎会关心这些贱民啊。
李骁的眉头顿时间皱了起来:“不知道?”
守将脸色煞白,慌张的说道:“知道,知道。”
但是目光却看向了旁边一个中年人,似乎是让他为自己解围。
此人,正是之前城门外的队头,硬着头皮说道:“大人,玉门关内有人丁五百二十八人,其中汉人三百六十六人。”
这个数字并没有出乎李骁所料,玉门关只是一座很小的关隘而已,是丝绸之路的补给站。
“你是玉门关人?叫什么名字?”李骁淡淡问道。
“小人王大牛,祖辈来到玉门关后,从小便在玉门关长大。”队头说道。
李骁没有犹豫,直接说道:“今日起,玉门关内的五百余人,纳入库里军之列,王大牛负责管理。”
“你们所有人分成十队,相互监督。”
“若有哪队之人逃跑,全队皆斩。”
李骁冷厉的声音说道,简单的对这一百多户百姓进行了整顿。
随后目光又看向了玉门关守将:“既然你什么都不知道,那留着你也没用了。”
“杀~”
伴随着李骁的命令,旁边的铁头拔出骑兵刀,瞬间划过了守将的脖子。
鲜血喷溅,他的眼神中还残留着惊恐、难以置信。
而那些百姓也被这一幕吓愣了,高高在上的守将,说杀就杀了,于是他们对金州军的畏惧更深了。
杀鸡儆猴,这是必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杀掉了这些党项官员和将领,是为了减少隐患。
没有了他们带头,就算是有人想要造反,也只是一盘散沙,没有那个威望去聚拢人心。
至于王大牛等人,乃是既得利益者,只会帮助金州军安抚百姓,不会轻易造反的。
……
敦煌,是传统意义上古汉地最西端的城镇,也是河西走廊的终点。
而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了两只触手,一南一北,扼守住了南北丝绸之路的咽喉。
三个地点呈现出三角形状,相互依托。
若有哪方遭遇攻击,消息很快便会传递到敦煌,随后传向瓜州。
这一日,一名西北方向而来的骑兵打破了敦煌的平静。
风尘仆仆,满身黄沙,来到城门前,大口大口的喘息,对着城门士兵说道。
“快,快去向刺史大人和副统军使大人汇报,玉门关遭遇强敌围攻,急需支援。”
守城队头脸色瞬变,不敢耽搁,连忙带着士兵去了统军府。
见到了敦煌的最高军事长官,西平军司的副统军使籍辣思义。
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将领,虎背熊腰,面色凶悍,坐在那里便给人一种很不好惹的气势。
听闻玉门关被围之后,噌的一下站了起来,愤怒说道。
“包围玉门关的是哪方人马?高昌还是吐蕃?有多少人?”
传信的士兵说道:“我们,我们也没弄清楚是哪方人马。”
“趁着对方还没围城,守将大人便派我赶紧过来汇报。”
“至于人数,守将大人说有十万人……”
听到这话,籍辣思义顿时绷不住了,大声骂道:“简直是一头蠢猪。”
“连猪都要比他聪明。”
他骂的,自然是玉门关的守将。
完全是一头蠢猪,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还十万大军包围玉门关?
吹死他吧!
高昌王国要是有十万大军,早就征服整个西域了。
吐蕃大军虽然有十万,但如今早已经不是唐朝时期了,吐蕃内部分裂严重,彼此内斗还来不及呢。
怎么可能聚集十万大军围攻一座小小的玉门关?
但是不管如何,玉门关被围是真的。
“来人,全军戒备,准备战斗。”
籍辣思义大声喝道。
随后又挑选了一支探骑,前去玉门关打探情况。
不久后,敦煌刺史张兴华急匆匆的赶到了统军府。
“籍辣将军,我听说玉门关被围了?”张兴华沉重的声音说道。
短短时间内,敦煌城内,该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
“是被围了,不过别担心,我已经派人前去打探情况了,随时前去支援玉门关。”籍辣思义沉声说道。
看情况而定,若真的事不可为,那就必须放弃玉门关,全力防守敦煌城。
不然的话,一旦敌人在半路埋伏,那么敦煌守军可就危险了。
“到底是什么人敢打玉门关?高昌人还是吐蕃人?”张兴华愤怒说道。
“还不清楚,但左右不过这两个。”籍辣思义沉声说道。
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这两个国家有动机和能力,去攻打玉门关。
“还是要尽快弄清楚敌军是谁,本官也能写折子,快马送去兴庆府。”张兴华说道。
几天后,派去玉门关的探骑回来了。
原本十几个人的小队,最终却只回来了两个人。
而且全部带伤,其中一个刚进城就死了。
“怎么回事?”
“到底是什么人?”籍辣思义愤怒的说道,目光如虎般盯着最后一个探骑独苗,生怕他也死了。
“大人,我们,我们看见了,回鹘人~”受伤的探骑虚弱的声音说道。
“回鹘人?”
“果然是他们。”籍辣思义和张兴华同时皱起了眉头。
“高昌王国这是想要干什么?开战吗?”张兴华说道。
自从西夏建立以来,两个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毕竟敦煌这一片区域都是沙漠,没什么好争夺的。
可高昌王国此次抽了什么疯?
籍辣思义更是重重的拍桌子上怒吼:“该死的高昌杂种,老子绝不会放过他们。”
“还有,大人,我们还看见了一面金色的旗子,以及一群穿着白色甲胄的骑兵。”
“他们的速度很快,武器很精良,我们的枪头很难穿透他们的甲胄。”
“我们一队十几个人,被对方十个人追杀,只剩下了我一人。”
听到探骑的话,籍辣思义冷静了下来,诧异问道:“对方只有十个人,就灭了你们十几个人?”
探骑慢慢点头,籍辣思义内心有种不妙的感觉。
“回鹘骑兵的战斗力这么厉害吗?”
随后又问道:“玉门关呢?怎么样了?”
探骑轻轻摇头:“我们没靠近玉门关便被对方发现了。”
“那些白甲骑兵甚至已经前进到了玉门关以东四十里的位置,想来玉门关恐怕~”
籍辣思义和张兴华瞬间沉默了。
“高昌军队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早作打算。”张兴华沉声说道。
随后,两人各自行动起来。
张兴华发文,快马送去兴庆府,向朝堂禀报这里发生的事情。
而籍辣思义则是派人去瓜州求援。
西夏十二地方军司之一的西平军司,就位于瓜州,距离敦煌不过两百里。
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支援敦煌。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籍辣思义没有等来瓜州的援兵,却是等来了‘高昌军’。
时值正午,烈日当空,远方的地平线上,最初只是出现了一道模糊的黑线,伴随着滚滚黄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