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争之世,金州变革 (第1/2页)
在李骁的规划中,西风烈和布匹将会成为金州的两大支柱型产业。
至于毛皮行业,则是聊胜于无,算是个添头。
毕竟在西域草原,到处都是牛羊,根本不缺少毛皮。
只是为了给金州牧民手中的毛皮,寻找一个销路罢了。
李骁也没指望能在毛皮生意上赚多少钱。
真正的暴利,还是酿酒和纺织。
这两样都是轻工业的代表性行业。
酿酒不必多说,关于纺织方面,李骁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改革纺纱和织布的机器,提高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
将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变为工业化的集体工厂。
李骁准备在金州成立一家‘棉纺行’,招收女工,用来大规模生产棉布。
将棉布成品送去大漠和阴山售卖。
至于原料的问题,也同样好解决。
因为后世的新疆就是华夏最大的棉花种植产区。
主要种植范围是在南疆以及天山北麓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的区域。
这片区域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极为适合棉花的生长。
而反观金州,气候过于寒冷,只能种植小麦等粮食,并不适合棉花的生长。
所以,接下来李晓又与萧图剌朵谈定了棉花的购买事宜。
每年从大漠购买一定份额的棉花,然后在金州加工成棉布,再卖到大漠去。
酒也一样,同样是从大漠购买粮食酿酒,再卖去大漠。
如此一来,金州的商业也算是初步有了发展,两大产业一旦成熟起来,每年都能为李骁提供大量的财富用来养军。
“最重要的是,棉甲有着落了啊。”
李骁与萧图剌朵干了一杯酒之后,脸色红润,心中暗暗的想道。
没错,他最终的目的正是为了大量的制作棉甲。
现如今,李骁麾下的军队只有一百副铁甲,其他的士兵全部都是身穿皮甲。
谁都知道铁甲好,李骁当然也希望自己的部队中,人手一副铁甲,甚至是瘊子甲才好呢。
但是这根本不现实。
铁甲的制作成本太昂贵了,而且容易生锈,维护成本更高。
巅峰时期的金国铁浮屠,人数也绝不会超过一万。
大名鼎鼎的西夏铁鹞子,在李元昊时期也只有三千人左右。
不是他们不想搞出更多的重骑兵,实在是养不起。
所以李骁便是准备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尽可能的锻造铁甲,发展重骑兵。
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制作棉甲,用来替换掉轻骑兵的皮甲。
棉甲的防御力虽然比不上铁甲,但是却远远强于皮甲。
而且棉甲也没有铁甲那般沉重,士兵穿着棉甲活动更方便,完全可以成为轻骑兵的首选装备。
最重要的是棉甲的保暖性,是其他任何铠甲都比不了的。
毕竟北疆和草原的气候太过于寒冷,夏天还好,到了春秋时节,穿着铁甲作战完全就是一种煎熬。
而棉甲则是可以为士兵抵挡住马背上的刺骨寒风,仅此一点,就足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占据极大的优势。
“只是这样一来,咱们对大漠是不是太依赖了?”
等到酒宴结束,李骁带人将萧图剌朵送出军营之后,看着他们消失在黑夜中的影子,李大山忽然的摇头说道。
原材料出自大漠,成品同样销往大漠。
一旦金州与大漠关系僵化,商路断绝,金州必然会陷入被动之中。
这一点,李骁当然也是一清二楚。
可是能怎么办?
此时的金州一穷二白,除了农业和畜牧业之外,什么都没有。
想要发展商业,也只能先依赖大漠。
“等等吧,只要将我们金州的名气打出去,那么就算没有了大漠这个中转站,那些商人为了西风烈和布匹,也肯定会不远千里来我们金州的。”
李骁淡淡的声音说道。
毕竟这两样都是金州的独家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整个天下只有金州才有,别无它号。
所以,李骁也不算太担心。
至不济就是回到现在一穷二白的状态,李骁继续带领彪悍的金州牧民们,去其他地方劫掠。
“大漠是个好地方啊,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李骁轻轻的摇头。
话虽如此,可李骁心中在这一刻也埋下了一颗吞并大漠的野心。
大漠州中虽然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可是却比金州更加富庶,人口也比金州更多,尤其是汉人的数量几乎是金州的两倍。
拿下了大漠,李骁将有更多的兵源和财富去扩军备战。
而此刻,已经离开大营的萧图剌朵一行人,则是黑暗中慢慢的往自家大营方向赶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