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此人心向汉室,可助咱破许都!提前三年布局?还说不是深谋远虑? (第1/2页)
许都。
七万荆州楚军,会合七千赵云所部轻骑,合计近八万大军,浩浩荡荡进抵许都。
此时陈留魏军为刘备牵制,曹操无暇分兵南下,驰援许都。
曹纯无奈,只得尽撤外围营垒,将两万兵马全部收缩入城中固守。
关羽大军进抵城下,便开始从容围城。
三日之内,一座座大营拔地而起,将许都四面围成了水泄不通。
曹纯虽兵少,却也并非全无准备。
为防范楚军的神雷炮,曹纯是日夜赶工,将许都四面城墙加厚。
同时在董昭的提议下,曹纯伐木为栅,事先准备好了数以千计的木栅。
万一城墙抵挡不住神雷炮轰击,哪里出现了塌陷缺口,便立刻以现成的木栅封锁,挡住楚军第一波的趁虚来攻。
数千民夫也被组织了起来,当魏军以木栅拒敌之时,便担土抬石,重新封闭缺口。
万事皆备,曹纯无路可退,只能抱定死战决心,坐等楚军来攻。
楚营,中军大帐内。
关羽已与萧和众人,围着许都沙盘,共商破城之计。
众人纷纷献计献策。
有人旧事重提,主张大造神雷炮,强轰许都城墙。
也有人主张凭借近三倍多兵力优势,四面攻城,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破城。
一时间,众将争执不下。
“虽说曹纯已加厚了城墙,准备下了木栅以填补缺口,不过这神雷炮也可以试一试。”
“吾也想看看,伯温你这古今威力第一的兵器,到底会会有何等神威。”
关羽捋着细髯微微点头,话锋一转:
“至于不惜一切代价,强攻许都城,此乃下下之策也。”
“兵法有用,上兵伐交,其次伐谋,其下攻城,何况还是许都此等坚城。”
“不到万不得已,吾不会不顾将士们死伤,用无数条性命来换取攻破许都。”
听得关羽表态,萧和眼中浮现几分敬意。
老丈人傲上而不欺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他这是体恤士卒,不愿徒增牺牲。
帐中议论渐渐沉寂下来。
神雷炮既不能起奇效,又不能不惜将士性命强攻,众人这下便有些束手无策了。
“其实,想要攻破许都,倒也没那么难。”
一直不参与议论的萧和,忽然轻描淡写的来了这么一句。
一语掀起千层浪,大帐内立时又沸腾起来。
关羽面露喜色,忙问道:
“伯温,莫非你已有轻取许都的奇谋妙计?”
萧和呷一口汤茶,不紧不慢道:
“老话说的好,再坚固的堡垒,从内部攻破却最为容易。”
“许都城是坚城不错,可若是有人愿做内应,里应外合的话,攻破许都不就易如反掌了么。”
内应!
此二字一出,引得众人眼眸一亮。
“现下许都被围,城中必人心惶惶,未必没有人想背魏归楚,以保全性命。”
“萧太尉的意思,莫非是诱得这些人暗中归附我大楚,做我们的内应,助我们破城?”
萧和一笑,微微点头。
关羽恍然明悟,方知萧和是想招降城中魏臣,助他破许都。
“原来如此,伯温此计,倒也不失为一道破城妙计。”
关羽捋着美髯微微点头。
这时,徐庶却道:
“城中有能力做我军内应者,必是非富即贵,要么是手握兵权的武将,要么就是士族豪姓。”
“许都乃曹贼在河南地的心脏所在,镇将乃其族弟曹纯,麾下魏军多为曹操当年起家的青州兵,对伪魏必是忠心耿耿。”
“想要这些人倒戈归附我大楚,只怕不易。”
顿了一顿,徐庶接着道:
“再说士族豪姓,若是放在从前,这些人见大势已去,顺应形势改奉新主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曹操推行九品中正制后,北方士族与曹魏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牢牢的绑在了一起。”
“尤其是颍川士族,更是在魏廷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对曹操是倍加忠心。”
“庶只怕,这些人必会为伪魏死战到底,未必会倒戈归附呀。”
徐庶一席话,将许都城中形势,尽数点明。
关羽眉头皱起,微微点头。
楚国推行均田制,府兵制,乃至科举制,三制都是在掘士族的根儿。
正因如此,北方士族们畏惧大楚北进,方才会推举陈群,向曹操进献九品中正制。
目的,自然是与曹魏牢牢绑定,出人出力全力支持曹操抵御大楚北伐。
自此之后,北方士族,可谓视大楚为洪水猛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阻止刘备收复中原。
这种情况下,还想指望颍川这帮士人,充当内应帮他们破许都,显然是不太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