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虚虚实实,刘封“通敌”卖刘禅(求票) (第2/2页)
关兴由衷敬服:“虞长史之勇,令人钦佩。”
一旁的孙虑不甘示弱:“还有我!我也要跟仲翔公同去的!”
关平和关兴皆露出了疑惑的目光。
虞翻前往还能理解,孙虑前往有什么用?
未等孙虑开口辩解,虞翻就先言道:“孙虑有甘罗之勇,燕王壮其勇气,故让孙虑与我同行,暂为我的护卫。”
关兴是个会做人的,也不在意孙虑年少,拱手敬道:“孙护卫勇烈之气,当为少年人之楷模。”
孙虑虽然聪慧,但终究还是少年心性居多。
被关兴一吹捧,孙虑反而有几分不好意思,小脸儿红扑扑的,回礼道:“我只是一介少年,远不如关家虎子。”
众人大笑。
随后。
关兴与关平一商议,决定让校尉关雄引五百兵留守大寨,虚设旌旗。
随后又打着要助刘禅的旗号,暗调主力大军前往鲁阳。
一切都按照刘封的预订计划展开。
虞翻则是在关兴和关平离开的第二日清晨,带着孙虑直接来到了平春城下,呼见于禁。
城头的魏卒见来了一老一少,又都没携带武器,心疑的同时也不敢怠慢,连忙向于禁禀报。
“一老一少?”
于禁听得也有些懵。
什么时候老人和小孩都能当使者了?
于禁也不敢大意,只让人将虞翻和孙虑用吊篮调上城头,押入帅帐。
一见到于禁,虞翻就热情的打着招呼:“于将军可还记得会稽虞仲翔乎?昔日于将军被囚于江陵时,我还替于将军送过饭呢。”
于禁的脸色瞬间黑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都七年了,我被囚于江陵的事就过不去了是吧?
“虞翻,你来做什么!”于禁没好气地道。
虞翻看了一眼左右:“于将军能否屏退左右?”
于禁冷哼:“你虽年迈,但筋骨犹在,我可不是夏侯惇。”
虞翻故作大惊:“于将军,你背后议论已经亡故的夏侯惇,就不怕传出去引来祸事吗?”
于禁冷笑:“帐中皆为我的亲信,我只需杀了你二人,谁又能知?”
虞翻“打了个哆嗦”,高呼:“念昔日一饭之恩,还请于将军饶我一命。”
于禁只感觉火气在心肺打转,猛地一拍桌子喝道:“虞翻,你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再敢废言,今日就烹了你!”
“将军息怒,适才相戏耳。”虞翻无视了于禁的怒喝,敛容而道:“实不相瞒,我欲送于将军一大功。”
“呵呵。”于禁锐眼如刀:“你以为我会上当吗?”
虞翻点头:“用‘上当’一词,不妥。此乃‘互利’,于将军和燕王都能从中获利。”
嗯?
听到互利,于禁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虞翻,我很讨厌听话听一半。”于禁抽出短刀,显然没有了耐性。
“莫急,莫急。”虞翻倒是气定神闲,踩着于禁的怒火界线开始了输出:“想必于将军也听闻燕王和太子不和之事,如今太子为了证明才能不弱于燕王,以及树立军中的威望,带上张飞赵云黄忠等大将去打鲁阳。
燕王不欲太子立功,于是派我游说关平关兴,希望二人能在平春按兵不动,不料关平关兴二人非但不听,反而还要去鲁阳助太子,更是将我逐出。”
于禁听出了些眉目,冷声道:“既然你被逐出了,为何不直接回江陵,反而来见我?”
虞翻笑道:“燕王何许人也?岂会料不到关平关兴的想法?既然二将不肯听劝,那燕王只好用非常手段了。
燕王早有吩咐,若关平关兴要去助太子,就让我来平春泄密,诱于将军趁此机会,先破城外大寨,再兵入石阳。
如此,就可迫使关平关兴回军。”
于禁感受到了羞辱:“你的意思,我还得按刘封的想法做事?我乃大魏的前将军!”
虞翻语气笃定:“于将军,我认为你会按燕王的想法做事的。
你虽然是魏的前将军,但并非是因功升迁,而是曹丕担心你屡屡战败会心生惧意反投大汉。
换而言之,你这前将军,没几个人会信服。
倘若因你之故而让关平关兴二将去了鲁阳,最终导致鲁阳失守,于将军以为曹丕是会继续赏你还是数罪并罚?
我又听闻,曹叡也去了鲁阳。这今后曹丕若死,曹叡必定继位,你就不担心曹叡会忌恨你没能拖住关平关兴?
亦或者说:你不肯拖住关平关兴,莫非是早已降汉?”
于禁呵呵:“我若要降汉,早就降了,又岂会等到今日?你觉得你的推测,会有人信吗?”
虞翻有恃无恐:“我未来之前,或许不会有人信;可如今我来了,于将军你还能解释得清吗?”
于禁脸色大变。
与虞翻私下见面、无视关平关兴去鲁阳、鲁阳失守曹叡逃窜,单独而论,不会有一件事会牵连到于禁。
可若合起来论,那这个中隐晦的意图就不止一种了。
“你敢诈我!”于禁握紧了刀柄。
虞翻依旧淡定如常:“就算杀了我,难道于将军就能改变关平关兴去了鲁阳的后果了吗?对君王而言,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虞翻这一通忽悠,直接忽悠到了于禁的命门上。
只要鲁阳失守曹叡兵败,那么无视了关平关兴偷往鲁阳的于禁就必然会被问责。
见于禁沉默。
虞翻又补了一刀:“听闻司马懿多智,于将军何不派人出城,请司马懿入城商议?”
于禁不由握紧了拳头。
虞翻的有恃无恐和笃定自信,让于禁心中的怒火难忍。
虽然眼前的是虞翻,但于禁仿佛看到了刘封在说:嗟,来食!
看似是互利,从虞翻的口中说出来更像是刘封瞧于禁可怜决定赏于禁一个大功劳,还是用的随手丢给于禁的方式。
强忍内心的怒气,于禁没有被愤怒冲昏理智,派人速速出城去请司马懿。
自关平关兴来攻打鲁阳后,司马懿就统义阳兵马来到平春城外立寨,与于禁形成掎角之势,选择了最谨慎也最不容易败的只守不攻战术。
听得于禁请得急,司马懿当即就要出寨,还未抵达寨门,就被闻讯而来的司马师拦住。
“于禁在这个时候邀将军入城,事有蹊跷,不可不防。”司马师不欲司马懿犯险。
司马懿沉吟片刻,道:“吾儿勿忧,前将军不会背叛陛下的。”
司马师又道:“不如孩儿引甲士护卫,若于禁有歹意,我就斩了于禁夺了平春城。”
司马懿蹙眉,轻斥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要称呼前将军,怎能直呼前将军之名?此事我自有分寸,你且谨守大寨,若遇汉贼来犯,不可出战!”
司马师正欲再言时,又被司马懿狠狠的瞪了回去。
随后。
司马懿带着十余骑入了平春城。
“前将军邀我入城,不知有何事如此急切?”询问的时候,司马懿的目光瞥向了一旁的淡然微笑的虞翻和孙虑,心中有了猜测。
于禁也不隐瞒,直言将虞翻的来意告知司马懿,又道:“刘封小儿欺人太甚,竟想让我等替他牵制关平关兴,实是可恶!”
司马懿目光如刀,冷冷的盯着虞翻,道:“如此伎俩,岂能瞒我。不外乎见城池难破,想诱我等出城。”
虞翻不答,而是直接甩了孙虑一个眼神。
却见孙虑放声大笑:“河内司马懿,不过如此!”
饶是司马懿心性沉稳如渊,此刻也被孙虑的嘲讽惊起了波澜。
若虞翻大笑嘲讽,司马懿只当虞翻是心虚,可被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大笑嘲讽,那就不得不在意了。
“你又是何人?”司马懿冷眼问道。
孙虑拱手一礼:“不才,故吴王之子孙虑。”
司马懿冷笑:“一介江东败寇,竟也敢在我面前大放厥词,刘封麾下无能人了。”
孙虑轻笑:“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汉中兴乃是大势,归附大汉不丢人。
平春不过一小城,若燕王肯调淮南之兵,破城也就旦夕之间,何须诱你等出城?
燕王只是不想将此功劳让给太子罢了,你只有如此才能,燕王竟视你为大敌,真是奇怪。”
见孙虑对答如流,又口齿伶俐,司马懿亦不由暗暗心惊。
司马懿又问:“你如此言语,就不怕我散布流言陷刘封于不义吗?”
孙虑呵呵:“流言?如今对燕王不利的流言还少吗?也不知道这流言计是哪个蠢货想出来的。
大汉大半个州郡都是燕王打下来的,陛下听了流言都要加封燕王为大将军,流言计又能对燕王有什么用?
只要太子这次在鲁阳兵败,今后北伐中原就只能倚重燕王。”
司马懿眉头逐渐紧蹙。
不论是虞翻还是孙虑,都太有恃无恐了。
“既如此,我为什么要帮刘封?”司马懿冷笑。
孙虑这次没有开口,而是退到了虞翻身后。
虞翻淡淡开口:“天下熙熙,皆为名利二字。帮燕王,就是帮曹叡。
司马懿,你应该明白,只有曹叡守住鲁阳,对你我双方才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