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插图未删减版 (第1/2页)
经理给两人引荐了一下。
国内著名青年作家魏明。
香港著名老牌导演李瀚祥。
魏明对李瀚祥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不过李瀚祥却真的不认识魏明是哪个,魏明成名的这段时间他正在香港给邵氏拍戏。
经理又补充了一句:“魏明老师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而且还是吴作人老先生的邻居和忘年交。”
一听到吴作人,李瀚祥态度立即转好,反而说起了荣宝斋经理的不是。
“2500港币确实有点贵,对于内地的薪资水平简直就是天价。”
经理一阵无语,只怪自己多嘴,而且哪里贵了,本来就是卖给你们这些外面来的人,当然要按你们的收入收费了。
李瀚祥皮肤黝黑,人高马大,戴个黑框眼镜,他本是东北人,后移居北平。
少年时他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绘画专业,师从徐悲鸿和吴作人,所以他和吴作人有师生之谊,听到魏明是老师的忘年交,立即就转向他说话。
魏明感激地对李瀚祥抱了抱拳,趁着李瀚祥帮忙说项,魏明提出一个要求:“2500港币我可以接受,不过我没有现金,都在账户上,可以用外汇劵吗。”
经理为难了,以张大千侄女那种情况,外汇券的话够呛能换回港币。
李瀚祥显然也知道国内这种外汇进来容易出去难的政策,于是他表示愿意帮忙,他用自己手上的港币现金给魏明付了钱,回头让魏明给他对应的外汇券即可,反正他也要换的。
不过他有一问:“魏老师哪来那么多港币啊?”
魏明:“我除了写也写歌的,之前给香港歌手写过几首歌。”
“哦,竟然还懂音乐?”李瀚祥有些惊讶,心想这么多才多艺,难怪能成为吴老师的忘年交。
李瀚祥还想问魏明都写过什么歌,这时吴作人来了,作为学生的李瀚祥赶紧又过去招呼,并聊起了他的近况。
魏明也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得知这次李瀚祥来京城除了参加荣宝斋的这个活动,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垂帘听政》的剧本。
李瀚祥虽然以风月片闻名,但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靠着黄梅调电影多次打破香港本埠票房记录,曾经辉煌一时,跟张彻、胡金铨、楚原等大导演齐名,而且还是几人里唯一不靠武侠动作片闻名的。
然而现在香港电影界已经换了江山,这四大导演都不灵了,如今是许冠文都市喜剧的天下,另外今年程龍的《师弟出马》将香港本埠票房记录第一次带到了千万级别。
不过李瀚祥前些年心脏病需要去美国做手术,考虑到可能会客死异乡,于是他冒着风险回到了内地,见到了很多内地电影界同行,还获得了廖公的接待,于是萌生了回内地拍戏的信念。
一开始定的是茶馆,但觉得都是台词,不容易出彩,后来又想拍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最后才确定拍慈禧为主的《垂帘听政》。
但这个项目也是从上影厂到长影厂,一直没能落实下来。
久等不下的李瀚祥也得赚钱,就回到香港和邵氏续约了,同时他又请国内的老牌编剧杨村彬对已有的剧本进行修改完善。
这已经是他第五次飞燕京了,参加这个周年活动只是因为他喜爱收藏顺便而为,主要还是跟编剧讨论剧本的问题。
魏明用李瀚祥的港币买了两幅画,之后又用人民币买了一些笔墨纸砚,约定明天去拜访李瀚祥,顺便还他外汇券,他就住在燕京饭店,接下来还要住几天。
李瀚祥特意表示:“到时候再送我一本你的书吧。”
魏明点头称是,到时候再拿着相机搞一张合影,这段经历应该也会被李瀚祥写在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专栏上吧。
回家的时候魏明还回忆了一下《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这两部电影,李瀚祥张彻他们这一代导演只有李瀚祥在80年代凭借这两部合拍片重回事业巅峰。
同时这两部电影也奠定了刘小庆内地影坛一姐的地位,还帮初出茅庐的新人梁佳辉斩获了第一个金像影帝和台湾的封杀。
到了家,魏明给老娘展示了一下他新买的画。
许淑芬平时对这些画是没什么感觉的,只觉得不当吃不当喝的浪费钱,不过今天却很开心,主要是针对那幅《婴戏图》。
“这张画放在客厅吧。”许淑芬笑得合不拢嘴,哪个当妈的不希望子孙成群呢,这画看着就喜庆。
虽然这是一幅未来拍卖能卖几千万的张大千精品,不过画嘛,就是给人看的,卷起来束之高阁有啥意思。
“行,就挂客厅里吧。”不过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画的寿命,魏明把它挂在了一个阳光晒不着,又距离厕所和厨房比较远的地方。
第二天魏明去燕京饭店拜访李瀚祥,这里的保卫对他还有印象,轻松放行,然后在他大厅遇见李瀚祥下来送客。
而且这个客人魏明还认识。
对方先认出了他:“魏作家,你怎么来这了?”
“哦,赵总,”魏明看向李瀚祥,“咱们应该是冲着同一个人来的。”
赵伟是中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副总,北影厂跟青鸟合作《自古英雄出少年》也需要通过这个合拍公司,有几次开会的时候就是赵伟在场。
赵伟一愣,魏明又道:“昨天借了李导的钱,我今天是来还钱的。”
接下来轮到李瀚祥发问了,这两位又是怎么认识的呢。
赵伟于是介绍了一下《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情况,这个李瀚祥还真知道,夏梦复出后担任制片人的那部片子,香港的报纸上也有过报道,没想到魏明是编剧,他竟然还会写剧本呢?
等把赵伟送走后,李瀚祥热情地拉着魏明上楼进屋。
魏明先是还了钱,李瀚祥数也没数地收下了,然后又接过魏明手上的礼物,亲笔签名的《动物凶猛》集。
李瀚祥掀开后首先看了一眼目录,然后诧异地指着上面的《牧马人》道:“是去年谢晋导演拍的那部《牧马人》吗?”
他是知道谢进的,也很喜欢他的电影,前两年回内地途径上影厂还一起吃过饭呢。
魏明点点头:“剧本也是我写的。”
李瀚祥的惊讶更上一层楼,能写动作片剧本不算什么太大的本事,毕竟很多这种片子都不需要剧情,武打漂亮就够了,但谢进导演的大作,在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的文艺版上都有重点报道,这对剧本功力的要求可就高了。
竟然也是他写的?!
“赵先生刚刚送来了杨村彬先生改的《垂帘听政》的剧本,但我还是有些不太满意。”李瀚祥把魏明的赠书收下后道。
魏明熟悉的李瀚祥清末两部电影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但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一部电影,名叫《垂帘听政》。
一部电影,囊括了慈禧叶赫那拉氏从入宫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咸丰去世,同治登基,慈禧垂帘听政等一系列故事。
魏明只是“嗯”了一声,根本没听出李瀚祥的弦外之音,你不满意我也冇办法啊,又不是我给你写的剧本。
李瀚祥索性说的更明白了一些:“既然你也会写剧本,能不能帮我看看啊。”
魏明忙摆手:“清末历史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了解的比较肤浅,我最近都在钻研民国历史。”
“这是为何?”
“因为要写一部这个时期的长篇。”
李瀚祥哦了一声,再次坚持:“无妨,你看看嘛,说不定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说着他把剧本从桌子上拿起来,然后魏明的眼睛亮了一下,分明看到剧本下面还压着一本书,名字叫《足本金平没》。
李瀚祥是声名在外的风月大师,过些年还会跟单立文合作拍一部金瓶方面的电影,所以在他这里看到这玩意儿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李瀚祥知道内地人很保守,怕小魏作家误会自己是个咸湿佬,于是解释道:
“这是古董来的,清康熙年间出版的精装古籍,而且还有丰富逼真的插图,这种东西经过那十年还能存留下来,且保存的这么完好,这是天大的造化,我怎忍心暴殄天物呢,你懂吧。”
魏明点点头:“我理解,而且北大图书馆里也有这部书,只不过学生看不到而已,我一直认为这部奇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非常值得研究。”
听到魏明这种论调,李瀚祥有些惊喜,他有些讨厌现在内地一些人,就是觉得他们虚伪,不敢直面自己的欲望,没想到魏明直接承认自己看过,看样子还研究过。
“那你看的也有插图吗?”李瀚祥好奇问道。
魏明笑道:“那倒没有。”自己懂的姿势比插图里的多。
李瀚祥立即道:“那你帮我看看这个剧本,我就把这本书借给你看,有插图的哦。”
魏明笑着摇摇头:“剧本可以帮您看看,那本书就不必了,最近也没有多余的精力看那个。”
自己可是有女朋友,比那好看多了。
李瀚祥笑道:“你先看,等会儿留下来吃个饭。”
剧本三万多字,魏明看的还是很快的,李瀚祥还以为这小子敷衍自己。
结果在用餐的时候,魏明竟然说了很多言之有物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