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方法不在新,管用就行 (第1/2页)
“说详细点。”坐在对面的警员冷着脸:
“从头说。”
“好好,我说。”那人赶紧应声道:
“从头说的话,大概是三年前吧,我刚出狱不久,之前的一个狱友联系我,说让我跟他一起干。”
“对了,就是和我一起被抓的,年龄和我相仿那个。”
“刚开始我以为就是开车送货,等干上了我才发现运送的是人,而且还是智力不太健全的人。”
在观察室看着这一切的于大章,立刻命令另一名警员将这个信息共享给另外两个审讯室。
同时于大章也意识到,这个人是后来加入的,最早开始负责运送的人搞不好已经负责其他方面了。
“当发现这是在违法时,我也想过退出,毕竟里面的日子不好过,我不想再进去了。”
那名青年见没人打断他,便继续说道:
“可他们给的报酬实在让人无法拒绝,不管有没有活儿,月薪固定两万,而且还有奖金。”
“每运送一次,我个人就有五千元奖金,干到第二年的时候,月薪升到了三万,奖金也变成每次七千元。”
清酒红人脸,财帛动人心。
更何况对方给的实在太多了……于大章看着监控画面,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些刑满释放人员本就不好找工作,冷不丁有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很少有人能拒绝得了。
像叶智羽那样,甘愿熬夜去分拣场工作的少之又少。
在贫穷和违法两个选项上,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
“这些年一直都是你们三个一起?”对面的警员问道。
“是的。”那名青年回答道:
“之前什么样不知道,我也没问过,我加入后的这三年始终是我们三个一起押车运送。”
这种违法行为一般都是找熟人一起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人数一旦够了,就轻易不会换人,除非是有人主动退出或者生病等意外情况。
“你们是从哪里接的人?”警员问这个的时候,语气很严肃。
于大章听到后,也紧张了起来。
对方的回答将决定案情的进展。
如果他们是直接从那个地下监狱接的人,接下来就省事了,组织警力直捣黄龙,这个案子就可以完结撒花了。
不过于大章知道不会这么容易的。
因为之前方鹏的供述里曾提到过,他被运送出来的时候,中途曾换过一次车。
对方肯定早就做好了防范。
但于大章还是存在一点侥幸心理。
三年啊,这么久的时间,难道就没有一次要人要得急的时候?
而且这么长时间也足够让人放松警惕了。
“在雁城和建宁的交界处。”
那名青年回答得很干脆:
“对方会随机选好一处没有监控的路段,而且是那种偏僻且人迹罕至的地方,但范围不变,全是在两城的交界处。”
这种交接方式很常见,于大章在前世查案时,就曾多次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尽管这种方式缺乏新意,但它的实用性却是不可忽视的。
像他们这样负责运送的人,会被形象地称为“脚”。
这些“脚”彼此之间互不相识。
他们唯一的联系就是在交接的时候短暂接触一下。
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各个“脚”隔离开来。
一旦某个“脚”被抓获,由于他们之间缺乏直接联系,线索就会在这里断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