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禅观与净土 > 第6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6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6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2/2页)

诸位,永远记住一句话,往生是弥陀本愿摄受你,可不是靠今生的布施、持戒,你没那个本事。临命终第一件事情,当然要把佛号现前。念佛不一定往生,往生一定要念佛。你说,我一路念想西方,不可以的,你要先把佛号现前;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在弥陀的摄受之下往生的。临命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管你的声音是助念的人帮你引导,或者你自己创造佛号,总之,内心要跟佛号相应。
  
  你要能够想办法“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把内心要投入弥陀的大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听你的声音。声音是别人念的也好,你自己念的也好,总而言之,心要跟着佛号的声音节奏走,因为往生是仰仗佛力。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弥陀的佛号要现前,因为佛号不可取代。
  
  丙二、念想往生
  
  第二个就是送想西方,把心送到极乐世界去。我们前面讲庄严想、功德想,相状很多。有没有一个简单扼要的相状来总持呢?在《观经》里面有一个普往生观,佛陀看我们观想正报、依报这么复杂,有个简单的收摄方法,我们看前面两段:
  
  作自生想
  
  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定散常忆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
  
  好,我们的心经常在娑婆世界活动,这是很熟悉的道路,极乐世界是很生疏。临终我要送想西方,平时是不是能够先走出一条道路,让自己熟悉?可以,有办法。佛陀告诉你平常在打坐时,你观想自己一念心是生长在极乐世界莲花当中。怎么想呢?有两个动作:先做莲花合想,再做莲花开想。我们解释一下。
  
  首先,在佛堂打坐时,你提起佛号。念佛时你观想,下面坐着莲花,这个时候你是在娑婆世界。莲花因为你虔诚的念佛,它慢慢合起来,表示娑婆世界的因缘结束;合到最后的时候,突然间“一刹那间离五浊,屈伸臂顷到莲池。”莲花从娑婆世界就转到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莲花就打开了。
  
  你不能观想错误,说娑婆世界莲花是打开,那就完了;娑婆世界莲花是关起来,表示娑婆因缘的结束,也告诉自己,过去的因缘结束了;到极乐世界以后,莲花才能打开。然后你看到了四件事情:光明的照射、佛菩萨的现前、还有水鸟树林出现种种的音声、最后演说妙法,你再把这个功德放进去。
  
  所以先锁定莲花,整个庄严想,我们讲到大地、宝树、莲花,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是莲花。以莲花来当作庄严想的基本。在娑婆世界,透过莲花把娑婆的因缘结束,莲花打开,出现四种功德,佛菩萨的说法跟种种殊胜的快乐。你每天能够把莲花开合想做个几遍,为临终做准备。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有时候出定,也能够忆念莲花的合跟莲花的开。
  
  我们看总结。
  
  结示观名
  
  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三圣来现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观无量寿佛经》—
  
  好,前面是讲因地的修学,这以下讲修这个法有什么功德?你经常能够观莲花合想、莲花开想,能够慢慢把极乐世界的功德现前。这个是普观想,第十二观,是讲往生。你平时阿弥陀佛跟诸圣众,也经常来加持我们,消除罪障。这个是比较简要的,叫做普观想法。
  
  好,我们看最后总结,举颂劝修。
  
  乙二、举颂劝修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往生论》—
  
  —释《禅观与净土—往生篇》竟—
  
  天亲菩萨作《往生论》,把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说完,他说明为什么作偈颂呢?因为愿见弥陀佛,愿求往生。愿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见佛、往生,两个目的。
  
  好,这次的,衔接前面的。主要讲怎么样安住佛号?当然修皈依。安住以后,怎么把佛号能够导归净土?记住,临终的人会往生,只有一种情况,你的心要先往生;心没有往生,你不会往生。你把心先送到极乐世界去,佛号就会把你带过去了。这个是往生的基本思想。也有人说,我怎么知道是往极乐世界的方向走呢?往生有没有征兆来做判断呢?简单判断两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人到了晚年,看你会不会往生,两种征兆:
  
  一、都摄六根:这个人的六根在收摄当中,这第一个。如果到晚年时候,事情越来越多,就有问题了。六根没有收,妄想就没收,你业力很难带。《楞严经》说三种相续:妄想带动业力,业力带动果报,它是相关的。不要以为打妄想没事,妄想就牵动业力,业力相续,你来生就会开始,三个是一体。所以,娑婆世界果报要沉淀,一定要让业力沉淀,妄想沉淀。妄想沉淀的征兆就是你六根开始收摄,这是第一个。
  
  二、净念相继:你对极乐世界的念想,今天比昨天多。我昨天想到极乐世界的时间短,今天多一点,明天又多了一点。你的心往极乐世界思惟,越走越熟悉。就像草地已经被你走出路,这条路出来,就是生转熟。你开始送想西方好像很困难,路走不过去,你慢慢觉得很快能把心送到极乐世界了。你在娑婆世界,晚年六根开始收摄,极乐世界念想慢慢加强,恭喜你!往生征兆现前,这两个判断。
  
  净土宗人,你不能一天到晚打娑婆世界的妄想,诸位,你的心没去过极乐世界,临终去不了。因为太生疏了;你平常都没有念想西方,临终就不可能。你说,有人帮我助念,来不及了。临命终只能复习,不能学习。印光大师说,我不相信临命终,身体插满了管子,人家跟你开示两三句,你就能够往生。除非你平常很熟悉,临终只是一时失念,人家一开示,恢复功力有可能。你从来不知道庄严想,功德想,成就想,临终也不可能念想西方。太陌生,来不及了,往生的路平时就要去操作。
  
  诸位,我们对极乐世界的确很陌生,也不能怪我们,谁都没去过。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突破点,借相修心。借什么相都无所谓,比如说宝树观不起来,就放弃不要观了;就观莲花,莲花观不起来,观大地。你只要找到一个突破点就可以了,极乐世界功德是不可切割的。到底哪一条路最适合我?你在临终之前,有时间去尝试,谁也没有他心通。
  
  你念想西方,千万不要怕失败。咱们是生长在没有圣人出世的地方,什么都要靠自己了,tryanderror不断尝试,不要怕失败。你不知道哪一支香刚好走对!这条路我过去走过,你前生可能修过,马上就跟前生的能量接起来,走的很顺。刚开始走得很辛苦,你说我极乐世界一点概念都没有;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谁极乐世界有概念?谁都没去过。但是你只要努力,“诸法因缘生”,这条路就会走出来。所以,你不要怕失败,试着踏出第一步。
  
  好,我们就讲到这儿。还有一点时间,文字的我是很难回答,用现场好了,我们回答三个问题,针对课程。
  
  【学员提问】:法师,弟子想要请问两个问题,昨天还有刚刚法师都有讲到修观的问题。如果说因为我们末法时代众生心粗境细,就是比较难修。当然法师刚刚又鼓励我们修;我们觉得很困难的时候,可不可以用诵《观经》的方式来代替修观?
  
  【师父答疑】:诵《观经》,你诵的太多,修观你只能够锁定一个所缘境。诸位,你有办法广缘极乐世界吗?你没那个本事,要一门深入。你观莲花就观莲花。善导大师这句话“境细心粗,观难成就”我们同意,也尊重,但你要操作失当,也过犹不及。其实念佛占七分,观想占三分。
  
  诸位,你都不念想西方,临命终会想什么?想娑婆世界你会往生吗?那你只会念佛,念佛跟往生是两码事。念佛的所缘境是阿弥陀佛,往生的所缘境是净土功德。现在人有一个盲点,他以为念佛就自然会往生。要这样讲的话,佛陀讲“至心信乐”就好,不要讲“欲生我国”。佛陀为什么要把净土放进去呢?如果念佛就自己会往生,十八愿应该修改“十方众生,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欲生我国”就不要加了。
  
  你凭什么欲生我国呢?心中对极乐世界都没有念想,你怎么会想去呢?不可能。你只跟阿弥陀佛,没有跟净土感应道交;你只会念佛,不表示会往生。你平时念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跟往生一点关系都没有。往生的条件是三资粮“至心信乐”,你把佛号念好,我相信你对弥陀功德有信心,但“欲生我国”这一块就缺了。
  
  所有的念想都要“于境取相,施设名言。”你很想到美国去,心中没有美国依正庄严的念想,你根本不可能产生好乐,你是盲从。美国的马路、树、人、空气,你一定有念想,才会好乐。这是《唯识学》基本的概念,第六意识的活动要“于境取相,要施设名言”。你极乐世界所有的相状都没有,完全陌生,会欲生我国吗?你对极乐世界一片空白,会想往生吗?嘴巴讲讲而已,它没办法打动你的心。
  
  我认为持名跟观想是比例的问题,不能完全不观想,你对极乐世界不能完全不知道。诵经也不错,但跟观想不一样。诵经是全面的诵,它是结缘。真正观想要锁定特定目标,你要深入,要找到相应的点突破。诵完经,你是把全部看过一遍,印象很生疏。诸位,你们以后都是大法师,千万不要叫人家了不得行,不能这样子,这是前方便。你要他念想西方,要求往生不只念佛,念佛是基本功。念佛目的是要求往生。
  
  好,再第二个问题。
  
  【学员提问】:阿弥陀佛!法师慈悲,弟子的问题跟今天上课有点…(师问:不一样?)一样,也是接续着昨天法师讲的课题。但是弟子有疑问,有一种人,很铁齿。弟子想起蕅益大师,不是到五十岁还是五十五岁,遇到病痛的时候他才想起,说他转了,本来从圣道门转成易行道了。弟子的想法说,如果有一类根机的众生,他是病痛,或者是遇到冤亲债主,然后他想消业障。法师是不是慈悲开示,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样让这一类的众生提起厌离娑婆?或者是这样的方式对吗?然后你就会提起他那个心。
  
  【师父答疑】:说穿了,你要有善根。蕅益大师遇到病痛他会念佛,遇到病痛的人多了去了。你要有善根,一点因缘刺激你,它就会启动。要没有善根,怎么刺激都没有用。就是你要愿意学习、你要愿意栽培善根,虽然善根不是马上表现出来,但你遇到病痛跟别人的反应会不一样。很多人遇到逆境自暴自弃,更加灰心。有善根的人遇到逆境,会奋发向上。说到底不是逆境,你要有善根;没有善根,怎么弄都没用。你要透过闻思,先把善根准备好。至于什么时候启动?有些人在顺境,有些人在逆境。前提是树根要在,你浇水才会产生水果;没有根,只有泥土,你怎么浇、怎么刺激都没有用。
  
  【学员】:法师,如果他是因为遇到逆境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想到念佛。那这样就是说你遇到苦,才会想到说念佛。
  
  【师父】:所以,你要把帮创造一个逆境就对了,是吧?
  
  【学员】:因为你人生不可能永远都逆境,可能下一个瞬间、下一个刹那,你可能就,人家对你很好,你又忘了。师父怎么样让他这个善根能够持续?
  
  【师父】:我觉得度化众生很不容易,你可能大悲心很重。(师父!这不是)其实是这样,每一个人善根要启发,很难刻意。说实在,我们也就是随缘尽份,“修行尽份,度众随缘”。他的善根没有启发之前,你太过刻意,反而会坏事。他的时间还没到,你只能等待。你跟他说法,让他知道;现在跟他讲,也不见得会听。听一听,可能会忘掉,至少你把善根种下去了。但你不能要求说,我告诉你,马上要改变。佛都没有那个本事。
  
  个人的修行操之在我,但是度化众生,谁说了都不算,他善根要启动,是他自己的问题。度众生不能强求,强求他反而排斥。你越强求,他越跟你唱反调,你就等待,把善根种下去就好。你们都听过太阳跟北风的故事,一个人穿了夹克,风一吹,他夹克不会脱掉,包得越紧。你给他一个力量,力量跟反作用力是一样,你给他压力,他反而更叛逆;你越严格,问题越多。
  
  我讲的是道理,没有在说明什么事。说到你们心坎去了。你要他脱掉夹克,太阳出来,他自己会脱掉。会教育的人是铺了成功的因缘;你看水,要从东引导到西,不能硬把它拉过去,把西边弄低一点,它会流过来,要因势利导。教育是很深的学问,说不完。总之,你不能急,也不能放弃;只能尽心尽力,但不要重视结果。为他的成功铺下路子就可以了,至于他什么时候要改变,你太急了有时候拔苗助长,反而激发他的叛逆;教育不当,反而有过失。好,请坐,你以后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师父。
  
  【学员提问】:不是不是,师父,其实弟子想澄清。如果是站在个人修行,比方弟子好了,念佛、佛七的时候,弟子会很认真的念,追顶念佛什么,因为之前受的教育,你在佛七当中,主七和尚就曾经提醒我们在座的,他说你的生命,像师父之前所讲的,死心塌地只是求生极乐世界。可是,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呢?
  
  【师父答疑】:我知道你意思了,请坐。净土宗很多人是这样子,我们一般人念佛带一点感性,有好处,他的求生心很强。但你要知道,这种东西不会持久。有些人刻意用痛苦逼迫自己,让自己对佛号产生强烈的皈依心,把佛号念很大声,痛哭流涕。我都不反对。但是你来的快,去的也快。感性的念佛,等到你情绪一退落,你本来就用生灭心,不可能永远处在高亢的情绪。你没那个本事,身体也受不了。整天这样弄的话,你就高血压了。
  
  所以,你靠感情念佛的人不会持久,等到感情退落,佛号就掉下来,你会有失落感,落差太大。我建议带一点理性,念佛不能放太多感情,它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个念佛的人,最好平平静静地思惟法义,告诉你为什么要念佛?我业障深重,没有佛号不行。理性的念佛,虽然他没有像隔壁那么高亢,佛号念起来不容易退,稳扎稳打。
  
  你今天要求速度快,痛哭流涕,他会哭多久?有本事哭下去吗?你哭七天,眼泪没了,就不哭了,你就想,我佛号跑哪里去了?来的快,去的也快。你好重口味,不会持久。念佛平平静静地念就好,我不求突破式的念佛,除非你知道明天要往生。你注意看,突破式的念佛来的快,失落感也特别快。波峰跟波谷,上来快,下去也特别快。落差会很大,你就是用生灭心,不可取。
  
  当然初学者是可以,好过没有。老参就不能靠这个,你要用道理来引导。带有感情的皈依,会创造念佛念得好的假象,假象来自于感情,很容易退失。它退了,你会怅然若失。弄久以后,你口味越来越重,这不是常态。
  
  我觉得念佛,就老老实实坐着思惟法义,我为什么要佛号?业力这么重,我没有佛号不行的。你跟自己沟通,让自己心悦诚服去念佛,平平静静地念七天。虽然我的佛号没有像隔壁那么冲动,但我持久。诸位,净土宗不是跑一百公尺,是三千公尺;你用一百公尺的体力去跑,一下就跑不动了,净土宗是谁跑的远,不是谁跑的快。给你们参考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法师,阿弥陀佛!关于念想西方,法师有提到很多人他是以莲花观来做下手的所缘。法师,因为我们没有观过,我们要念想西方的时候,法师会不会建议选莲花观作为我们的所缘?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说在我们每个人,法师提到说,你的入手处不一定会一样,你不一定会相应哪个观?每个人要自己去尝试。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依照教理、佛的圣言量的次第才是正观,这是我们的修观的方法。我们在修的时候内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表示修观差不多上路了?弟子问题是这样,谢谢师父。
  
  【师父答疑】:我个人觉得莲花观是很好的下手。莲花是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地方,你临命终可能看到也是莲花。重点不是你要把莲花观的很微细,我说过,观想要“于境取相”、但重在“施设名言。”你要知道相状代表极乐世界的功德,它有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你要有一种功德的念想,不是说莲花观的多细。莲花观的多细有什么用呢?你要产生好乐,你莲花观得细,你会好乐吗?也不会好乐。借相,相只是让你借。所以,我的建议莲花是很好的下手处,第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正常的比例,佛号要占七成到六成,观的时间不能多。你刚开始修观的人,要建立这个念想,开始时间会多一点,这是过渡时期。因为你太生疏了,路都没走过。走得慢慢熟悉时,你要记住,佛号的比例要超过念想,否则你心会躁动。绝对不能超过六 四了,佛号六、观想四,最好是七、三。
  
  念佛还是要多一点,念佛只是听声音,它是止的专注,会让你安定。观想,我们可能刚开始生疏,过渡时期,为了要赶快让它上路,可能会稍微多一点。等到正常以后,一定要注意比例,佛号的比例一定要多于观想,要记住。
  
  好,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儿。阿弥陀佛!谢谢大家,回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