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给李可建中医院,秦开远的电话诊疗 (第1/2页)
方言愣了一下,他记忆力惊人,居然不记得自己说过这话了。
不过他马上又反应过来,自己虽然没有说让李可建设家乡的话,但是他当时离开前对李可说过,把基层的病看好,让乡亲们少受点罪,再帮忙把项目推广下去这话。
没想到他还真是记下来了,而且还是面对去调去太原的这种诱惑。
世界上居然还真有这种一诺千金的人!
这要是换成自己,方言自认为做不到,虽然他不至于不做,但是肯定不会一板一眼得去完成。
大概率会选择其他方法来完成这个承诺。
比如到了太原后,走上层路线影响政策。
这时候方言突然脑子里蹦出一句话,叫做性格影响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虽然平日里看不太出大影响,但是在这些关键选择上,就能造成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走向。
当然李可这种一诺千金的人方言还是很佩服的,他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儿。
而且他这种性格也是能够委于重任的,方言现在已经默默的记下来了。
他打算在接下来的利用手里的两个基金给灵石捐一个中医院,让李可在那边当院长,同时在那边培养他的学生。
这样的话,就算是提前几年帮李可完成建立中医院的进程了。
刚好能够赶上改开。
等过几年他培养出来的人员影响力也会更快的播散。
“方哥?”就在方言头脑风暴的时候,白晓春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方言回过神来,忙说道:
“哦,我是没想到他当真是一诺千金,这种好事他都拒绝了。”
白晓春说道:
“是啊,当时我们都很震惊,不过后来才知道,其实李可大夫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第一当然是答应过方哥您,他要完成他的承诺,第二是他自己说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确实弱了些,还是搞专心搞中医治病救人更加适合他,他实在不想去一个陌生的领域重新开始学习,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脾气又得罪了什么人,他光是个县城就惹出不少问题了,那地方可是省城。”
方言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样的考量。
李可自我认知还是蛮全面的,果然是吃了大亏就学聪明的人。
至少知道自己的短板在什么地方,不去太原那个地方也算是扬长避短了。
方言点点头说道:
“原来如此,那他现在还是在县医院原来的岗位工作吗?”
方言是想,让人家都放弃太原的工作机会了,县医院这边会不会有什么表示?
“嗯,没有变动,还是原来的岗位,不过县医院这边还是给了他不少的放权和资源,一些治病的事儿不用和上级报告也可以做。”白晓春说道。
方言点点头,小地方的医院资源有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需要打报告签字,能够做到这么放权的县医院领导也算是相当支持他的工作了。
“叮铃铃……”这时候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不少的学生都陆陆续续的进入教室。
前段时间又派出去不少人收集各地用药的信息,班上目前人数稍微少了点。
不过随着白晓春的回归,其他人陆陆续续的也都会在这几天回来了。
今天是班主任王玉川的课,本来要讲的教学题目在今天白晓春回来后,又临时的更换了。
换成了一节白晓春试点经验分享课。
白晓春被叫上台去,讲述了这段时间在灵石县那边的事情。
很明显班上的同学对这个也很感兴趣,他们都是没有去成的人,很乐意听听这些故事。
特别是关于西北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去过当地人也算是有了另外的收获。
……
上午的课上完后,方言就离开了学校直接奔着西城区卫生部的“岐黄薪火基金”驻京办公点而去了。
这个新加坡富豪王劲当时带着他老丈人来治疗胃病的时候,为了感谢方言设立的基金。
和霍代表建立的“方言中医发展基金”不一样,这个基金涉及的中医各方面更广,基金定位是推动中医传承和发展,既关注中医高精尖领域,也扎根服务基层,其中子项目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知识普及,基层医疗支持,紧急医疗救助,是个多维度覆盖的基金。(见944章)
方言去这里是打算给李可弄个中医院下来。
不过这中医院要花的钱可不少,所以就算是方言到这里来,也得走流程。
当然了,这边的工作人员在了解他需求后,当即就开始了各方面的对接工作。
方言了解过后,发现要做的事儿还挺多,不光是钱这么简单。
首先要带在基金的框架下设立专门的子项目,因为方言是基金核心的推动者,还有当初王劲设立的规则,所以少了一些开会的步骤,这块儿算是给方言节约了不少时间。
然后是明确项目目标,定向用于在灵石县捐建一所中医院,并确保李可担任院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