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全员转移隔离,方主任可以回城(二合一章) (第2/2页)
陈景山的目光扫过众人瞬间凝重的脸庞,语气随即缓和下来,安抚道:
“大家别紧张,医学观察不是‘隔离审查’,是对你们自己和家人负责。猩红热的链球菌传染性强,潜伏期又短,你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么多确诊患儿,哪怕一直戴着口罩、做了防护,也得排除风险。”
“隔离地点是我们准备安排在公社新翻修的知青宿舍,每间宿舍住两到三个人,被褥、热水、洗漱用品都备齐了,食堂会专门把饭菜送过去,不用你们自己跑腿。观察点的宿舍里有收音机,也能借到书报,不会让大家闷得慌。”
“每天上午下午会有防疫队的医生来测体温、问症状,要是出现嗓子疼、出红疹这些情况,能第一时间处理。前三天是发病高峰,能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等三天后体温正常、没出现症状,大家要是精力允许,也确实想搭把手,可以隔着老远给防疫队递递东西、整理整理非接触性的档案,但绝对不能再进隔离区、接触患儿和家属。”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太惊讶,都是有这方面经验的,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不过这地方的条件可就不太好了。
就在方言想说话的时候。
陈景山对着方言说道:
“方主任,你情况特殊,做了消毒过后可以回城。”
方言听到这话一怔,然后反应过来,这是看在卫生部和廖主任的面子上,给他的特殊待遇。
方言想了想说道:“领导,感谢您这份关照。您能体谅我的情况,我心里很清楚这是特殊照顾,实在感激不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边的同学们,又转向陈景山,继续说道:“不过您也知道,医学观察的规矩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我虽然情况特殊,但前三天这个发病高峰期,绝不能搞例外。要是我这会儿就回城,万一真有什么情况,不仅对不起家里人,更辜负了您的信任,传出去也会让大家觉得规矩是活的,影响不好。”
这话让陈景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原本还担心方言会借着“特殊待遇”立刻抽身,没想到对方考虑得如此周全。
“所以前三天的关键观察期,我肯定留下。”方言话锋一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有个不情之请,关于隔离的地点,能不能允许我调整一下?老胡同志的工厂离这儿不远,他之前跟我提过,厂里有专门的消毒间和闲置的休息室,都是单人单间,通风好,消毒条件比知青宿舍更完善,毕竟他那是生产物资的地方,卫生标准本来就高。”
他怕陈景山不放心,立刻补充道:
“而且老胡他们厂里也有支援的同志,本来也要进行医学观察,我们这些教授和同学正好能凑在一块儿,方便防疫队的同志统一管理、统一测温。我去那边隔离,既不破坏规矩,也能利用厂里的条件更好地自我观察,您看这样行吗?”
众人听到方言这话,倒是松了一口气,老胡那边的厂里条件肯定比这边好多了。
也就是方哥能有这个本事和领导讨论商量了,其他人只能服从。
陈景山盯着方言看了两秒,嘴角慢慢扬起笑意,伸手在他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方主任,你这考虑得比我还周全,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转头对着身边的防疫队干事叮嘱道:
“小吴,你记一下,待会儿带两名同志跟着方主任去工厂,把观察点的规范跟他们再强调一遍,单人单间、每日两次测温、垃圾单独消杀处理,这些流程一个都不能少。再把登记表给方主任一份,让他帮忙盯着厂里其他观察人员的情况,有异常第一时间跟咱们联系。”
“明白!”小吴立刻应声记下来。
陈景山又看向方言,语气里多了几分恳切:“前三天辛苦你多费心,厂里那些支援的同志未必懂医学观察的门道,你在那儿我也踏实。三天后要是一切正常,你想回城或者留下搭把手,都凭你方便,到时候我让人给你开证明,保证不耽误你的事。”
“您太客气了,这都是我该做的。”方言连忙摆手,“我待会儿就跟老胡通个气,让他提前把休息室再消一遍毒,保证符合防疫要求。有任何情况,我肯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
“好。”陈景山满意点头,又对着周围的众人说道,“大家都听见了,方主任以身作则,咱们更得把观察规矩守好。现在大家就跟着去安置,有任何需求直接提,别不好意思。”
众人纷纷应下,就在这会儿,老胡的车也开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他们厂的拖拉机,车上面应该就是拉的做好的午饭。
老胡刚把车停稳,就跳下来扯开嗓子喊:“开饭咯!都别愣着啦!今天给大伙儿加了硬菜,赶紧来趁热吃!”
中午吃了点馒头咸菜,这会儿肚子里也没啥货了,听到吃的来了,大家都围了过去。
现在病人都安排好了,他们也不用担心了。
这拖拉机斗里弄了几个大桶,这个应该是专门定制的,市场上根本没有这种款式,掀开盖在上面的盖子,热气瞬间裹着香味涌出来,一盆红烧肉炖得油光锃亮,肥肉颤巍巍的几乎要化在汤汁里;一盆炒鸡蛋黄澄澄的,还撒了把翠绿的葱花;还有清炒白菜、萝卜丝炖粉条,最后是两大桶冒着热气的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能挂住勺。
“我的天,这伙食也太香了!”李卉眼睛都亮了,啃的馒头咸菜早消化得干干净净,这会儿光是闻着味儿,肚子就咕咕叫起来。
其他人惊叹起来,老胡这真是财大气粗啊!
和刚才的馒头咸菜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胡笑着说道:
“你们跟方大夫冒着风险治病,还能让你们亏着嘴?这肉是厂里食堂特意留的,鸡蛋也是买的新鲜货,快盛!不够还有!”
说着就开始给众人拿筷子和搪瓷缸。
方言这才发现筷子上都被他弄了厂你的标记。
而这个时候众人早就按捺不住,纷纷拿起搪瓷缸和碗筷围上去,做菜的师傅给几个同学盛了红烧肉,张罗着大家多吃点,现场搪瓷缸碰撞的脆响、喝粥的呼噜声混着饭菜香,把一天的疲惫冲淡了大半。
方言拉着老胡走到一旁,递给他两个刚盛好的白面馒头,把医学观察的安排细细说了一遍。老胡听完立马拍大腿:“这有啥难的!我刚才就跟后勤交代了,把办公楼旁边那几间休息室收拾出来了,床单被套全换了新的,消毒水也备足了。你放心,保证符合防疫队的规矩!”
“我那边修建的时候就是按照大厂规格来的,把另外一个公社的人叫过来一起隔离也行。”
方言听到后点点头:
“那行,我待会儿通知那边。”
说完方言咬了口馒头,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问:“对了,央台那石敏主任还有摄影师同志呢?他们俩咋安排?跟咱们一块儿去厂里隔离不?”
老胡一怔,本来是打算送他回城里的,结果这家伙不回去要跟踪报道。
他抬眼扫了一圈,看见石敏正蹲在一旁,拍着他们吃饭的场景。
这家伙真是敬业啊!
“石同志,吃饭了!”老胡对着他挥手。
石敏挥挥手回应了一下,不过还是没过来。
方言和老胡对视一眼,干脆拿着饭菜走了过去。
把饭菜递给他后说道:
“跟您说个事儿,我们接下来要去老胡厂里进行三天医学观察,你这边怎么打算?”
石敏说道:
“我跟大队伍一块儿观察没问题,服从安排。但有个情况得跟你们说一下,我这几盒胶卷里有今天义诊和防疫的关键素材,要是搁在观察点捂三天,万一受潮就废了,这可是要发回台里播的,耽误不得。”
“能不能麻烦你们跟陈领导说一声,让我的同事先把胶卷送回城?摄像机我可以留下,素材备份也做好了,就这几盒原片得赶紧送回去处理。”
方言沉吟了一下,这事儿确实耽误不得,新闻素材的时效性和保存条件都苛刻。他点了点头:“你别急,我这就去问陈领导。胶卷送回去没问题,肯定得给你妥善安排。”
接着老胡对着他说道:
“行了,先吃饭吧,这边已经拍的差不多了,待会儿到了隔离的地方,您想挨着采访都行。”
石敏答应一声,最终还是和摄影师关了机器,接过搪瓷缸道了声谢。
用筷子扒拉着红烧肉,没几口就吞下去大半碗,显然也是饿得不轻。
“那先谢过二位了,素材真耽误不起。”石敏抹了把嘴对着方言他们说道。
一旁摄影师这会儿也吃上了。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肯定是刚才就饿了,现在这会儿吃上后终于是忍不住了,哐哐的直造。
等到他们吃的稍微慢点,方言才对着他问道:
“这里面我们治病的内容,大概什么时候播?”
石敏说道:
“很快,如果顺利的话,今天晚上的新闻里应该就能看到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