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小说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124章 我要节制兵马,自己的兵马

第124章 我要节制兵马,自己的兵马

第124章 我要节制兵马,自己的兵马 (第1/2页)

营州。
  
  治所柳城,营州都督府。
  
  “唉……那位被贬的薛将军,行至何处了?”
  
  营州都督张俭闷闷不乐。
  
  他是太上皇的从外孙,多少也算个外戚,一直在营州自得其乐。
  
  只是朝堂的衮衮诸公,好像把营州当成了垃圾桶。
  
  随便哪个失势的倒霉蛋都往这儿丢。
  
  这就给当地脆弱的官场生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而让他更不爽的是,那位不说大名鼎鼎、也算臭名昭著的李明殿下,居然要来抢垃圾桶……不对,营州的主导权了!
  
  还自封为,什么“辽东节度使”。
  
  冰酥山吃多了,脑子冻住了是吧?
  
  辽东的势力,可比九成宫那二百突厥蛮子棘手多了!
  
  “按路程算,薛万彻将军应该到平州地界了。”副将薛仁贵不用看地图,张口就来。
  
  薛仁贵虽是北魏河东王薛安都的后代,但家境到他这一代已经中落了,他从小兵起家,凭战功一步一步爬到了游骑将军。
  
  因此,对全靠父皇恩泽“空降”的某位节度使殿下完全没有好感。
  
  传令兵来报:
  
  “报!平州有使者前来!”
  
  “哦?”张俭与薛仁贵互视一眼。
  
  薛万彻将军赶路还挺急啊。
  
  “有请。”
  
  可一件来者,二人就傻眼了。
  
  来者一身文官的圆领红袍,身上却沾满泥土,喘着大气,似乎非常紧急。
  
  “这位郎官是……”
  
  “在下原右监门卫将军,韦待价!”韦待价来不及喝口水,当堂抱拳。
  
  次日,他与侯君集便兵分二路。
  
  侯君集坐镇平州,以吏部尚书的身份,暂替畏罪自杀的刘歆,发动全州府搜寻李明。
  
  而他则直奔营州搬救兵。
  
  “原来是韦使君!”
  
  张俭也收到过朝廷关于辽东节度使一行的通报,知道韦待价就是来占他雀巢的那只鸠,态度不免生硬。
  
  “请问使君所为何事……”
  
  “皇十四子、辽东节度使李明殿下被平州山贼所掳,请营州都督发兵救援!”
  
  韦待价的一句话,让张俭几乎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对李明不爽归不爽,但这小子如果没了,那也够头疼的。
  
  张俭不假思索道:
  
  “本帅这就派柳城的衙役,前往卢龙县协助搜寻。”
  
  韦待价一步上前,几乎与张俭脸贴脸:
  
  “在下说的,是发兵!”
  
  薛仁贵握着拳头,蹭地窜过来。
  
  张俭摆摆手示意手下冷静,寸步不让地回答:
  
  “天下兵马是陛下的,不是殿下的。跨州动兵,须有虎符。
  
  “韦使君也为过将,这都不明白?”
  
  韦待价怒目圆睁。
  
  …………
  
  侯君集深刻体会到了“政令不出州府”的痛苦。
  
  以吏部尚书之尊,挂着代行刺史之名,却调动不了手下的官吏。
  
  连让全城张贴李明等四个小孩儿的寻人启事,也特么能一直推诿着不办!
  
  平州府里有三类人:
  
  一类是刘歆的老手下,死板至极。
  
  一类是慕容燕的人,虽然剿匪卖力,但对侯的指令阳奉阴违,事事向慕容燕汇报,根本无法信任。
  
  第三类人数最多,是上述两者的共同体——既是二五仔,又摸鱼。
  
  “刘歆这一上吊倒是轻巧,把烂摊子全丢给我们……”
  
  侯君集心烦意乱。
  
  距离出事已经过去五天了。
  
  如果李明殿下真有个三长两短,那他也别当官了。
  
  一头扎进燕山落草为寇算了。
  
  “送给陛下的急信,过两天就要到了吧。”
  
  侯君集下意识地摸摸脸颊,九成宫那天脸接陛下一拳,好像现在还隐隐作痛。
  
  当陛下知道他俩把李明搞丢了,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子……
  
  “报。”小吏前来通传:
  
  “城门拦下了一个人。”
  
  侯君集眼睛一眯:
  
  “这种小事也向本官汇报?”
  
  小吏吓得脸色煞白,哆哆嗦嗦道:
  
  “那那那人通关文凭不全,还态度蛮横,说他叫薛薛薛万彻……”
  
  “那家伙来了?”侯君集惊喜道:
  
  “快放他进来!”
  
  小吏面露难色:“可城门官说,手续不全,除非刺史亲自……”
  
  “唉你们这群死板的夯货……”见惯大风浪的侯君集也有些破防了:
  
  “我去,我去!”
  
  在这四周都没好人的环境,能多一个帮手是一个。
  
  他雷厉风行,三步并作两步离开州府,跨上马,向城门疾驰而去。
  
  …………
  
  “啧啧,在城里还骑得这么快,这平州真是法外之地啊……”
  
  李明望着州府外扬起的一路尘土,不禁连连摇头。
  
  为了给寨子“搞”点官粮,他和房遗则他们三个,以及吴大娘,潜回了卢龙县。
  
  搞粮食,他是专业的。
  
  因为房玄龄准备的资料,详细记录了平州各常平仓的位置。
  
  常平仓用于平抑当地粮价,低吸高抛,只是平州的常平仓完全成为了摆设。
  
  并不面向市场,只是根据惯例,来回在卢龙县、临渝县之间倒腾粮食而已。
  
  好像设置的意义不是平抑物价,而是为了找个理由雇佣一帮文吏,并每月定期产生一堆毫无意义的账册表格。
  
  这就有空子可钻了。
  
  今天正是运粮的日子。
  
  赤巾军在半路设伏,把催粮的临渝小吏劫了。
  
  不抢财,不劫人,只是抢走了他的公文。
  
  小吏看着山贼们兴高采烈的背影发愣。
  
  这每个月的例行公事,狗都不看,大字不识的山贼抢走有什么用?
  
  用处可大了。
  
  李明在公文中记载的临渝粮仓方位上,添上几笔,便替他们送回了卢龙。
  
  “衙门每个月都要往临渝的粮仓输粮,地址变了他们会送吗?”吴大娘觉得这办法不太靠谱。
  
  “放心。”李明对平州官吏十分有信心:
  
  “按照卢龙县死板迂腐的尿性,公文地址在渤海里他们也会送过去。”
  
  他一边说着,顺便瞅一眼州府。
  
  在府门口看见一个熟人。
  
  正是在慕容府那一天晚上,追在他屁股后面的那个家丁。
  
  那厮现在换了一身唐军的行头,堂而皇之地穿着唐甲。
  
  一行人立刻噤声,低头匆匆来到市场外。
  
  “将修改过的账册放到小吏的桌上,就等着这群死板的官吏将粮食送到家门口吧。”
  
  长孙延反复交代:
  
  “平准署在二楼,左边第五个房间。”
  
  为了办证,他把监市的结构摸得门清。
  
  “我知道了,不必重复这么多遍。”
  
  吴大娘对这鬼主意半信半疑。
  
  但还是依计行事,假装路人,闲晃到监市门口,一闪身就不见了。
  
  唯一外人走了,只剩他们四个孩子守在外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