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楚长官到!(求订阅) (第1/2页)
仰光。
远征军总部。
小型会议室内,安南军总司令杜聿明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有些阴郁。
这种气氛与窗外的明媚格格不入。
这位刚上任不久的杜聿明正眉头紧锁,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茶”。
他的对面,坐着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黄百韬。
“焕然兄。”
杜聿明终于放下了茶杯,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烦躁:“你说,这算怎么回事?”
“我们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把日本人在东南亚的主力都给端了。”
“到头来,我们的头上还压着一个美国人!”
杜聿明说的自然就是史迪威。
两人不和基本上已经是公开的状态。
虽然在新的编制下。
杜聿明成为了统帅三大集团军的安南军总指挥,看似位高权重。
可史迪威。
依然挂着“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远东战区参谋长”的头衔。
从指挥层级上来说。
杜聿明,依然要听命于他。
“我不是容不下他史迪威。”
杜聿明有些激动地说道:“但这仗打到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靠的是我们中国军人自己!他史迪威在指挥上,出过什么力?添过的乱倒还不少!”
“现在倒好,胜利了。”
“他这个‘总司令’倒坐得稳稳当当。”
他看着黄百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焕然,你是楚长官一手提拔起来的,你的话,在山城方面,现在也很有份量。”
“我想,我们应该联名,向委员长上书,要求调整史迪威的职务。”
“至少,不能让他再插手我们远征军内部的指挥事宜!”
杜聿明的意思很明确。
他想联合黄百韬,一起向山城方面施压。
不说把史迪威调走,最起码也要把史迪威这个“太上皇”给架空。
杜聿明本以为,黄百韬会念及同是中国军人的情分,与他同仇敌忾。
却没想到,黄百韬在听完他的话后,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
“杜长官。”
黄百韬的语气,不卑不亢:“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恕我直言,这件事恐怕我无法和你一起向山城施压。”
杜聿明有些错愕:“为什么?”
黄百韬缓缓地说道:“原因有三。”
“其一,史迪威将军虽然在战略指挥上,确实和山城方面经常冲突。
但不可否认,他在局部会战之中的战术指挥能力表现亮眼。
再加上他是维系我们与美国盟友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条纽带。
只要他还在这个位置上,美国人对我们的军事援助,就不会中断。
这对我们接下来的作战,至关重要。”
“其二。”
黄百韬顿了顿:“平心而论,自云飞总顾问亲临前线之后,史迪威将军已经很少再对具体的作战计划进行干涉。
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提供一些大方向上的战略指导意见。
这对我们而言,并非坏事。
我们既能得到美援的实际好处,又不必受其过多掣肘,何乐而不为呢?
用楚长官的话来说,史迪威将军只不过是想要做个大兵团统帅而已,至于我们内部究竟如何,他不会干预,也不愿意干预。
换言之,史迪威所求的,只是一个位置,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权。
这次彬满纳会战的胜利,也让史迪威在他们国内成为了力挽狂澜的英雄指挥官。
这种虚名恰好击中了史迪威那敏感的自尊心。”
杜聿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史迪威说话直率,尖酸且刻薄。
有个外号叫醋乔,他却引以为傲。
性格方面有很大的问题。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黄百韬看着杜聿明,眼神变得深邃起来:“光亭兄,您有没有想过,委员长为什么会同意,让史迪威继续留任这个‘总司令’?”
杜聿明皱起了眉头,没有说话。
黄百韬继续说道:“因为,恕我直言,杜长官,委员长也需要史迪威。”
“他需要一个‘外人’,来平衡我们远征军的内部势力。尤其是平衡楚长官的巨大影响力。”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
让杜聿明瞬间明白了过来。
功高震主!
楚云飞在暹罗的胜利,威望已经达到了顶点。
整个远征军。
几乎只知有楚,而不知有蒋。
这对于多疑的委员长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留下史迪威,这颗不好用的“钉子”。
就是常瑞元用来制衡楚云飞,也是制衡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的,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如果他们现在联手赶走了史迪威。
那下一个被“敲打”的,恐怕就是他们自己了。
想通了这一层。
杜聿明后背不禁渗出一丝冷汗。
他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木讷,实则心思缜密的黄百韬,心中不禁暗暗佩服。
“焕然兄”
杜聿明苦笑一声:“还是你看得透彻,我或许是因为自尊心的影响,总觉得美国人不应当对我们的指挥指手画脚。”
黄百韬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微微点头:“这一点相信很快就会改变。”
一边说着,黄百韬突然话锋一转:“杜长官,其实,我们眼下该考虑的,不是和史迪威争权。而是,如何规划好我们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那片星罗棋布的岛屿。
“我听说,山城方面有些长官在拿下明珠城之后雄心万丈,甚至提出了要继续南下,向荷属东印度进军,进行‘夺岛作战’的想法。”
杜聿明点了点头:“确有此事,他们认为,应当趁胜追击,将整个南洋都纳入我们的势力范围。”
黄百韬摇了摇头,断然说道:“此乃不智之举。”
“杜长官您看,这片所谓的‘千岛之国’,岛屿众多,地形复杂,气候湿热,瘴气横行。不管是谁占领这里,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若是贸然进入,势必会陷入一场无休无止的、与当地土著和游击队的治安战之中。占领和治理的成本,高得难以想象。”
“依我之见。”
黄百韬的语气十分坚定:“这些岛屿,仅适合作为我们海军陆战队未来进行登陆演练的训练场,绝不能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
“我们的重心,依然应该放在大陆之上。”
“彻底肃清中南半岛的日军,建立稳固的亲华政权,将整个中南半岛,打造成我们中国稳固的战略大后方,这,才是最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上上之策。”
杜聿明静静地听着黄百韬的分析,心中愈发佩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