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得乎其人 (第1/2页)
公元204年,神武六年,正月。
大军远征,兵卒三十万,耗费巨大。故相比去年的岁首,今年正月冷淡些,连酒水都卖得比往年少。
长安宫内,张虞与荀攸边对弈,边聊军、政之事。
“文聘军情昨日传至,言他大破曹仁,凌操重伤病逝,李严临阵倒戈,邓池兵败归降,斩俘上万余曹卒。”
荀攸持白子落棋,说道:“臣恭喜陛下,依照形势观之,离破夷道,下荆州不远矣!”
张虞笑了笑,说道:“公安扼大江航道,今曹仁固守公安,文聘渡江围攻,不利在我,故不宜着急,水到渠成便好!”
“陛下处之泰然,臣敬佩不已!”荀攸道。
“淮南战况何如?”将黑子落盘,张虞问道。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曹军卒将严守城郭,故淮南兵事暂无进展。但徐晃却屡与郦嵩联络,欲合力以图曹军。”
张虞说道:“夷道、寿春、淮阴皆非易下之城,相比寿春而言,淮阴城郭狭小,不比寿春险峻。徐、郦二将如能合作用兵,迟早能下淮南,用兵之事不用过多询问。”
说着,张虞手心把玩黑子,忽而问道:“公达近日可有闻郑白渠拆除私陂、碾磑之事?”
“有所耳闻!”
见张虞主动谈起郑白渠之事,荀攸说道:“郑白渠为关中之根本,大户争相截留渠水,乃坏我根基之事。今不知整顿情况何如?”
张虞说道:“在吕司隶与三皇子、王冯翊三人主事下,郑白渠私碾无不拆除,渠水能达临晋。为免私人截留,今冯翊设有河丁巡视,每月修渠疏泥,检验私造之事。”
“吕、王二公忠于王事,三皇子果敢聪慧。”荀攸渐知张虞之意,说道。
“是啊!”
张虞黑子迟迟不落,感慨说道:“三皇子聪慧明智,朕实有知之。朕问政务,漳儿皆能问答,举一反三,非常人所能及!”
荀攸不敢乱说,仅应和着张虞的话语。
顿了顿,张虞暴露目的,问道:“公达,若朕改立三皇子为太子,不知卿以为何如?”
闻言,荀攸先是愣了下,谨慎说道:“太子未有过错,陛下更立皇子,恐诸卿有所异议。”
“朕问你!”
张虞不给荀攸耍滑头的机会,直白问道。
见张虞非要自己回答,荀攸考虑少许,说道:“仆本不敢妄言,但有一言不敢不说。”
“太子母族王氏,叔伯为朝廷高官,长者为陛下岳师;妻子刘氏,有汉室血脉,翁丈为幽州旧主,门生故吏众多。”
见无左右旁人,荀攸直言不讳,说道:“以此而观之,太子羽翼渐丰,陛下何故更立?况太子无过,陛下怎能行废立之事。”
“太子虽无过失,但却不及三皇子聪慧!”
张虞将黑子掷入棋筒,说道:“昔光武以长子为太子,后因明帝聪明,遂更立之,朕为何不能效之。况今时不立,及太子长大,家丞宾客云集,废之难矣!”
自从改立太子念头升起,张虞便思考是否可行。
而张虞之所以有心换太子,除了太子平平无奇外,便是担心母族王氏强盛,会反过来影响太子。
尤其张虞通读汉明帝刘庄事迹大为感慨,刘庄为帝可谓是铁血手腕,不准外戚干政,打压勋贵大族,限制豪强实力,从严整肃官吏。
如刘庄上位之后便有对刘秀表达过不满,认为刘秀治国‘其疾未除,刑本不正’。
在对刘秀度田之策上,刘庄更直言不讳点评‘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认为刘秀度田时,刺史太守多不平均,优待豪强,刻薄羸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