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善机变,性稳重 (第1/2页)
建兴二年,二月。
自袁绍采纳田丰、逢纪之策,便命颜良、张郃率一万五千人步骑征讨黑山张燕,并让公孙瓒、蹋顿二人南北进犯幽州。
二月二十五日,颜良受命出征,兵马行至巨鹿时,探得张燕情报,遂召集众人议事。
大帐内,颜良坐于马扎上,背树主帅大旗,远而望去神情肃然。
“今奉明公之令征讨张燕,而张燕与张虞互盟,故我恐张虞得知我军动向,会遣大将率兵来解围。”颜良扫视帐中众人,说道:“诸子深受明公器重,今可有计策献上?”
说着,颜良有意无意瞥了眼张郃,阴阳怪气说道:“尤是张将军善机变,今可有方略?”
袁绍格外重视征讨张燕一役,因此让善于厮杀的颜良为帅,具有机变之能的张郃为副将,以便应付张虞的援军。
闻言,张郃知道颜良在点他,不卑不亢问道:“不知颜将军欲如何讨伐张燕?”
颜良微挑眉毛,说道:“张燕所领黑山贼寇,盘踞缘山诸城,蒲吾西连井陉,我今欲伐蒲吾,进讨太行,荡黑山贼穴。”
张郃沉吟良久,说道:“将军若伐蒲吾,则真定为兵马要冲,真定如若有失,则我军则有腹背受击之忧。故恐张虞会遣将校潜出山谷,抄掠占据真定,与张燕里表并击。”
“那以儁乂之见呢?”
见张郃能点透用兵路线的关键,颜良神情微正,问道。
“禀将军!”
张郃起身行至陈列的舆图,指点说道:“据太行谷道观之,并军欲救援张燕有两条近道,其一,兵出太原,直行井陉道,与黑山汇合,解蒲吾之围;其二,兵出阏与,潜出青山口,先取都乡、元氏,后能抄至真定。”
“青山口?”
辛评蹙眉而思,问道:“太行有八陉,今青山口为何道?”
张郃解释说道:“太行大山高耸,幽谷山陉难以计数,井陉西连太原,南通上党,道路错综复杂,故青山口为井陉南道口,而阙与遏守青山道与井陉道之要冲,是为关键之所在。”
“昔阙与之战,秦为断赵与山西联络,便遣兵马围攻阙与。而赵将赵奢深谙太行诸道,佯于邯郸诱敌,实率兵马潜行北上,从青山道至阙与,遂大破秦军,为赵解山西之危。”
太行山势复杂,以至于世人仅知太行八陉,而不知青山口道。故后世之人推演阙与之战时,常误以为赵奢从秦军所行的滏口陉而入太行,而疑惑赵奢如何欺骗秦军,及如何不被秦军发现。
殊不知赵奢使声东击西之策,在邯郸南部佯装筑垒,向秦军示弱以为怠敌,而待时机成熟,自率精锐北潜,青山口入太行,出其不意大破秦军。
及至后世时,青山道因山谷纵横之故,渐渐成为河北与山西二省的要道,多条省、国道路线穿太行至山西诸县市。
至于为何青山道在古代没有与太行八陉齐名,其原因则是不少,最关键一点莫过于青山道沿线难以容纳大量人口,且道路太过偏远,不似井陉、滏口更便利,故名声谈不上显赫,仅能被少数深谙地理之人所知。
颜良捋须而思,指着舆图上的道路,问道:“今有二道,不知儁乂欲如何为我阻援?”
张郃说道:“我欲屯兵于元氏,以便痛击并军援兵。”
颜良面露疑色,说道:“张虞帐下大将郦嵩屯兵于太原,他若援蒲吾,岂会不走井陉,而是舍近而求援,远走青山口解围。”
张郃胸有成竹,说道:“此事不难,今可将军粮屯于元氏,并令并军知晓。”
“好计策!”
辛评喝彩了声,点评说道:“将军粮屯于元氏,如敌寇知我军军粮所在,必会潜出青山口,抄取元氏军粮。而张将军率兵守元氏,彼时知敌兵马路线,张将军或能趁势而破之。”
“善!”
颜良微微颔首,勉强赞赏说道:“儁乂果然多智,莫要负明公之重望。”
张郃拱手说道:“诱敌袭粮之策虽好,但郃却不敢断言郦嵩必走青山,而不往井陉解围,故颜将军征讨黑山时,需多留意郦嵩兵马。”
颜良挥手而笑,略傲说道:“我观山西兵马如土鸡瓦犬,上次明公伐上党,郦嵩虚张声势,而今胆敢解围,我必率兵破之,让张虞知我河北将士骁勇。”
辛评问道:“不知张将军需用多少兵马?”
张郃沉吟少许,说道:“我本部兵马五千,今可暂率五千兵马为我军督运粮,以诱敌寇劫掠元氏粮草。”
“五千兵马恐有所不足!”
出于为战事而考虑,辛评说道:“若并军出青山口掠粮,其兵马不下万人,以五千兵马分御,恐张将军分身乏术。颜将军是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